日記

建和十七年,臘月二十一。

大景的皇城裡,一場薄雪從三更飄到清晨。

拾翠殿中幽幽寒氣浸人,暖爐裡兩塊碎碳渣半死不活地燒著。

蕭懿齡整個人縮在被子裡,腳下一動,把一個早已涼透的湯婆子踢出被窩,湯婆子順勢滾到床下。

侍女文杏聽到動靜,輕手輕腳地走到了床邊,把湯婆子撿起來,輕聲喚道:“殿下醒了?現在剛過卯初,殿下可要再睡會兒?”

蕭懿齡這才睜開眼睛。她揉了揉眼,撐著床坐了起來,手邊卻忽然摸到一個木匣子。

那是母親的遺物。

·

昨日尚宮局女官趙典言1傳話過來,宗正寺2終於替蕭懿齡上了請封摺子。

按照規矩,大景公主在十五歲及笄前只有閨名。及笄後,需由主管天子宗族屬籍的宗正寺上書,皇帝為公主挑選封號下旨冊封,並賜封地、府邸。再由禮部主持冊封禮,還要備齊公主府一應屬官、婢僕,一整套流程下來,才算是加封完成。3

蕭懿齡五月就滿了十五歲。依照慣例,這摺子本該是及笄之前就遞上去的,之後按例行冊封禮,並賜婚,出宮別住。

可蕭懿齡生母早逝,她在聖人跟前也不得寵,這請封摺子竟一拖就是大半年。

眼瞧著下個月就是過年了,年末本就事多,禮部忙不過來,冊封禮怕是又得拖到年後。

但她早已習慣了。

父親子女不算多,只有三子兩女。但他政事繁忙,一年到頭也想不起她幾回,太後更是常年幽居不問俗事。

自從五歲那年母親去世,蕭懿齡便一直獨住拾翠殿。

爹不疼娘不在,她在宮裡就成了個透明人。這拾翠殿裡的事,宮人們向來是拖著辦的,夏天無冰,冬日少炭,那些稀奇物什更是輪不到拾翠殿過眼。只是她身為公主,仍有自己的驕傲,既不願求人,也不喜同這些下人多費口舌。

她只盼著冊封後,出宮建府,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了這樣的念頭,蕭懿齡半年前就悄悄花銀子,打點了尚宮局裡訊息靈通的女官,幫自己注意著。

昨日剛得了信兒,甚至來不及關心賜婚物件,她就命兩個貼身侍女文碧、文杏張羅收拾東西。

“賜婚?一個失恃無寵的公主還能賜婚給誰呢?不過是哪個父親當大官的紈絝罷了。到時我只管回自己的公主府住就是。”蕭懿齡想著。

·

雖然在拾翠殿住了十來年,但蕭懿齡可收拾的東西卻並不多,除了一些尋常衣飾,便只有幾箱子書冊竹簡。

大景朝歷代都重視教育,無論皇子還是公主都要從很小就開始讀書。

原本皇子公主們都要去設於文暉閣的學堂上學,由當朝重臣、翰林大儒教導。

但不知從何時起,公主們大多更願意在自己的宮殿裡,由女官教導。而當一部分權威做出了選擇,就會有更多的人跟從,慢慢地,這種選擇就會成為慣例和唯一的選項。

但蕭懿齡卻並沒有跟從慣例。

她從四歲起便同皇子們一起,每日去文暉閣上學,每旬休一,風雨無阻。

這是她出生那年,母親惠妃向父親求來的“恩旨”。

母親過世後,蕭懿齡大病一場,病癒後一個月都按規矩足不出戶為母守孝。

本以為沒了母親,自己再也回不去文暉閣了。心中彷徨之時,卻突然來了一個紫宸殿的內侍,告訴她,若是還想讀書,就自己回去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