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拍頭吧,就這麼決定了!

估計從小到大,陸靖儀都未曾被人拍過頭,算是一種不小的懲治了。

收斂思緒,秦易朝眾多百姓,拱了拱手,就帶著兵馬出城,回返瞻京!

……

秦易率兵,一路前行,完全沒想到,自己的回程,竟會造成如此大的轟動。

他所經過的城池,眾多縣令或知府,都會帶著大量官吏,出城數里,列隊相迎。

眾多百姓,也都出城觀望,想看看這名聞天下的戰神名將,臨瞻的最高統率者,是何等模樣。

為了表達恭敬,些許縣令,還安排了鼓手和樂隊,在城外鑼鼓喧天,陣仗極大。

這盛大的場面,讓秦易苦笑不得,感覺有些勞民傷財。

他知道,眾人如此反應,只因他是攝政王。

女帝不在,他就是臨瞻的最高主宰,臨時天子。

所以眾多縣令,才會如此熱情和莊重。

秦易無法躲避,只能前去,對眾多官吏勉勵一番,婉謝了接風宴,便命令諸官帶著百姓回城,莫要耽誤政務。

好在他乃是攝政王,可管百官,他的話,無人膽敢不聽。

眾多官吏,只能惋惜於失去討好秦易的機會,無奈回城。

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比以往多花費了四五日,秦易才回到瞻京之前。

同樣的,身為攝政王,班師回京的陣仗,一樣不小。

京中百官,全都身著官服,出城列隊,恭迎秦易。

四周,有許多前來圍觀的百姓。

看到秦易身著銀鎧,騎著駿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人群中,頓時鼓聲轟鳴,萬民歡呼。

秦易見了,不由豪情萬丈,也百感交集。

這種場面,如同當初,攻下巒國時,女帝親迎。

可現在,佳人不在,一切都變了樣。

眾人迎接的,不是鎮帥,而是臨瞻的王。

他立功,也不再是為了女帝,而是為了黎庶萬民。

秦易能從眾人的眼童中,看到敬服,感激,和依賴。

這讓他生起了,濃濃的責任感!

……

天色剛亮,宮城之外,就有眾多身著朱紫官服的高官貴胃,靜息等候。

今日,是王朝光復以來,第一次早朝。

叛亂平定,王朝已換新天,眾多官吏雖秉持著禮儀,不敢喧譁,但各自臉上,都有著濃濃的喜悅。

往後,在秦易的帶領下,王朝或許會走得更好,也更遠。

想到這,些許官員禁不住,對視了一眼。

其中就包括定軍侯,以及穎國公,他們一直在商量著,得找個恰當的機會,再次勸進。

之前,或許會有個別官吏,對於勸進,還抱有牴觸,但如今,女帝數月未現,顯然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