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召烈府中,秦易待了數日,忙得不可開交。

這幾日,他並非只負責城池安防,身為攝政王,而臨瞻無主,他就是萬人之上,因此軍政一把抓。

除了分派兵馬,安排駐防,還需要頒佈眾多安民措施,以及恢復吏治。

之前的官吏,不是被穆王殺了,就是被下獄,小部分乃是牆頭草,投降於穆王。

投降者,盡皆革職,下獄者,全部官復原位,但也有一部分職位,出現空缺。

所以秦易這段時日,就忙於這些,不斷讓麾下匯總召烈府各城之中,政績斐然,吏治清明的官員,進行提拔。

原本,這些摺子,應送往瞻京吏部,由吏部統一審理,而後交由天子批閱。

但如今,秦易身為攝政王,身處召烈,就如天子親臨,自然有資格,直接插手安排此事。

如此可節省不少時間,以免召烈府眾城,陷入政令難通的境地。

除了處理軍政要務,這段時日,秦易還因為百姓的感激和熱情,而耗費了不少時間。

每日,總有百姓帶著未被叛軍收繳的特產品,以及貴重物品,例如些許傳家玉佩,呼朋喚友,拖家帶口,前來召烈府城,想要當面感謝秦易。

收復了整個召烈府之後,秦易就回返府城,於府城之中辦公。

此城地處西南,距離召烈府其餘城池,頗為遙遠,近則百里,遠則數百里,可沒想到,這些百姓如此熱情,竟然千里迢迢趕來道謝。

以至於,秦易縱使忙得不可開交,也得出去見見面。

畢竟眾人來到此處,實乃不易。

每日,都得重複如此場面,走出府衙,婉謝百姓們的贈禮,而後從自己的腰包中,拿出些許錢,作為百姓們回返的盤纏。

身為黃金單身漢,臨瞻攝政王,秦易的腰包,到底有多少錢,已無法數清。

秦易此舉,輕財重義,仗義至極,又一次在召烈府之中,瘋狂傳揚。

本就民望甚高的他,被眾人連連稱讚,聲望暴漲,以至於,誰敢說他一句壞話,就會被千夫所指,被唾罵聲所淹沒。

由此,再也沒有百姓,敢去府城道謝,因為無人希望秦易破費。

眾人也能感覺到,隨著召烈府光復,秦易坐守府城,頒佈法令,穩定吏治,生活就出現了改觀,變得穩定安詳,政務暢通,不由得,開始感嘆秦易不僅是將才,還是治世能人。

暗地裡,期望他登基為帝的呼聲,變得愈發高漲。

臨瞻無主,而秦易,已是眾望所歸!

……

秦易待了數日,穩定了召烈府的吏治,而原來的知府和巡撫,都未身死,只因不降於穆王,被下獄懲治。

秦易將他們官復原職之後,囑咐了一番,就準備帶兵,回返瞻京。

有這兩個剛正不阿的官員在此,就算他離開,召烈府也能慢慢恢復。

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秦易離開的訊息,傳遍整個府城,眾多百姓紛紛前來,夾

道恭送。

這情況,令秦易感慨不已。

也隱隱感覺到,肩上的擔子,變重了。

他已經不再是以往那個,只管攻打,不管建設的將軍了。

管理天下,並不容易,哪怕只是代管,也絲毫馬虎不得。

只是不知,陸靖儀這妞兒跑哪去了,將這攤子甩到他頭上,讓他如此忙碌。

往後若是找到她,一定要狠狠地……拍她屁股!

會不會有些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