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易美滋滋的笑了,沒有耽擱,當即將腦海中,記得極其牢固的孫子兵法第一篇,“道天地將法”,飛快的寫在宣紙上。

他這一舉動,引來旁人的矚目。

大家都才看到題目,正在思索,腦子裡還沒啥思路,這傢伙就開始動筆了?

莫非是亂寫一通?

可當他們看到秦易的面龐時,心中的疑惑頓時消除。

眾多考生中,秦易之名無人不曉,他的功績,無人不知。

所以對此情形,並不奇怪。

論武藝,場中能與秦易比擬之人,不多,但也不少,有一掌之數。

但要論謀略,能與秦易齊平者,幾乎沒有。

離闌名士,可不是浪得虛名。

或許唯有到太策院中,才能找到與秦易謀略相仿之人。

所以看到秦易下筆如飛,眾人沒有了驚訝,卻生起濃濃的羨慕, 心中發酸。

擁有不凡武藝也就罷了,竟還有如此謀略……

唉!

眾人輕嘆一聲。

沒多久, 秦易就寫完了第一題。

這道題其實並不難, 但要答對答詳細, 就不容易了。

而道天地將法,可以說是較為完美的解答, 直接從很高的層面,例如國之意志、晝夜陰晴、地勢條件、將領是否具備智信仁勇嚴、組織結構、責權劃分、人員編制、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調配等方面,講述瞭如何分析兩方之勝負, 很詳細,也很實用。

秦易相信,這個回答,必然能讓評卷者耳目一新。

畢竟出自兵聖之手,豈會凡品?

接下來, 秦易看向第二題。

他剛看完, 就感覺這道題有點影射的意味。

題目是:國力微弱之王朝, 如何對抗國力強盛之王朝?

這不就是臨瞻和大離嘛!

當然, 臨瞻並不算國力微弱,只是弱於大離, 而在蒼元五大王朝中,臨瞻之國勢,可以排在第二。

其實在數百年前,臨瞻建立之際,國力原本遠勝大離, 之後卻陷入蠻族禍亂,兵戈不斷,戰火連年,耗盡了國力, 才弱了一籌。

但經過近幾代明君勵精圖治, 國力連番上漲, 隱隱有和大離分庭抗禮之勢。

可先帝氣盛, 小不忍而亂大謀,擅開戰端, 將數十萬大軍、以及數年來積攢的甲冑糧草,都丟在了雁蕩河谷,不是化作了灰燼,就是肥了大離的腰包,留下如此爛攤子,讓萬民抬不起頭。

以至於考題中,都將自己比作了弱國……

輕嘆一聲,秦易收斂心神,仔細尋思起來。

答題不能亂答,得揣摩出題人的意圖。

畢竟在太將院,出題人就是評卷者,要想得高分,就得符合他們的喜好。

身為臨瞻的最高人才培養機構,太將院向來是遵從王朝的意志。

而現在,臨瞻的意志,就是女帝的隱忍。

不忘恥辱,但卻隱忍不發,與大離交好,互通商貿,低調發展。

這就是太將院的偏好,不可擅啟戰端,得往這方面去作答。

當然,秦易並不會昧著良心說瞎話,不過他的想法,的確和女帝以及太將院不謀而合。

如今這個情況,開戰意味著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