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廖淳手裡接過信的一瞬間。

諸葛尋其實是有些錯愕的。

因為之前劉備從來沒給他寫過信。

但凡有事,必然是親自來後勤處找他當面說。

從當面說,蛻變成了現在的寫信。

即便諸葛尋對於政治生態關係並不算敏感,也能從這個頗為明顯的動作中嗅到一絲不一樣的意味。

難道說?

他失去了劉備的信任?

諸葛尋懷著這樣的疑惑,拆開了信封。

信很短,短到只有一句話。

“後勤處之事,先生可自決之。”

就這麼一句話。

諸葛尋看完後,看到身旁小喬正踮著腳,非常好奇的朝他手中的書信看來,不由輕笑,將手中書信遞給了她,說道:“想看就直接跟我說。”

“啊……”

小喬沒想到自己的小動作這麼快就被諸葛尋發現了,臉瞬間變得通紅,但還是乖巧的接過了書信。

“咦……”

短短一句話的信中內容,讓小喬有些錯愕,抬起頭望向了諸葛尋。

“別看我呀,我也只知道這麼多。”

諸葛尋攤手說道。

“先生,劉玄德為何會突然送這份信來呢?這背後是否別有用意?和上次鄭家與盧家來找麻煩有關係嗎?”

小喬柳眉微蹙,習慣性的開始分析起劉備的想法起來。

這就是出身在士族女子的天賦。

若是換了一個尋常女子,是覺得不對就這封信以外的情況想到任何東西的。

“有沒有關係都無所謂,隨他去吧。”

諸葛尋伸手按住了小喬的腦袋,揉了揉她的頭髮,說道:“不用想這麼多了,要我說啊,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行了。”

“字面意思?劉玄德讓先生從此以後決定後勤處大小一應事務?這權力也太大了吧!”

小喬有些吃驚的說道,不太相信諸葛尋的判斷。

因為僅僅從常理上就可以推斷出。

對於坐擁荊州糧倉,手握糧食命脈之地的諸葛尋來說,放任他自決後勤處一應大小事務,這等於說直接在荊州城內起了一個山頭。

而且對於這個山頭,還沒有加以限制的意思。

但凡是一個心智正常的主公,恐怕都做不出這樣的決定。

但是劉備偏偏就這麼做了,而且還以親筆信的形勢,將這件事情 直接告知給了諸葛尋,儼然是要把這件事情放到檯面上來討論,並不是單純作為潛規則來執行的意思。

諸葛尋自然也明白這些道理,因此也非常能夠理解小喬不敢相信的原因。

換做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相信啊。

但是諸葛尋還是傾向於選擇相信的。

原因無它。

若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其實他是絕對無法從一介織蓆販履之輩走到今天的。

當然,相信也不代表全盤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