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離不會管項羽是否停止了追擊,他想要轉移的目的地,距離這裡有一天以上的行程。

所以他用的是快速行軍三個時辰,然後休息半個時辰這樣的方式,來保證自己的行軍速度。

他當然有信心甩開項羽,之前項羽手下四支分兵部隊都齊整的時候,派出無數人馬四處搜查,都沒能發現他與大軍的蹤跡。

何況現在項羽手下損失了將近一半的人馬,在這種情況下,項羽想要探查清楚他的行動路線,幾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項羽運氣逆天,隨便選擇一條行軍路線一直往前走,就能與他和大軍相遇。

但是等到自己和大軍休整好了之後,他也並不會再畏懼與項羽正面對敵,現在這種情況,佔據人數優勢的已經變成了自己這邊,無論戰或不戰,王離都並不畏懼。

最大的問題就是怕如果和項羽正面交戰,雙方僵持不下,只要雙方拖上個三五天,自己這邊就會由於缺少糧草,陷入到絕對的被動之中。

所以他即使想要和項羽去打上一場,也必須要速戰速決,但是項羽可不是那麼好打的,想要速勝,反而會可能引起反作用,變成了速敗。

在他們這個級別的交戰中,一方如急於求成,就很容易貪功冒進,從而被對方抓住破綻。

所以王離心中雖然也很想跟項羽打一場,但是,他認為時機並不應該是現在。

在這個時候與項羽交戰,從表面上來看,他還勉強可以算得上是以多打少,但是實際上雙方的戰鬥力是不能簡單的憑藉人數的多少來判斷的。

項羽不是英布,也不是鍾離昧,不會那麼輕易的被他擊敗,而且就算是英布,兩個人也打了不止一天才分出勝負。

他更希望的是先轉道回咸陽,補充糧草和戰馬以及武器之後,大軍再度開拔,來與項羽進行最後的決戰。

項羽現在的勢力已經擴充到了一定的範疇,現在損失兩員大將之後,他想要再度擴張地盤,即使他能打得下來,也很難守得住。

所以在短時間內,項羽勢必會停下擴張的腳步,所以這一戰晚一些打,也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如果項羽追擊的太狠,無法成功撤走,王離也不介意真的就和項羽打上一場。

而此時,他的第二份捷報也已經發往咸陽,胡亥得知王離竟然接連戰勝了英布和鍾離昧,心中也是大大的感覺到沉重的壓力放下了一些。

現在項羽手下的大將也只有龍且和季布可以獨當一面,但是龍且直到現在,還是沒能夠成功返回和項羽會合,如今不知道在大廳的哪個角落裡,正在東躲西藏。

季布雖然名頭非常大,後世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說法,再到後來,便演變出來了一諾千金這個成語。

但是現在的季布,在項羽手下的幾個人當中,他帶兵打仗的能力其實是最弱的一個,但是項羽確實也比較信任季布,對季布的信任應該僅次於對龍且的信任。

正因為季布知道自己不是那種可以做統帥的人物,所以他對項羽的命令總是能夠一絲不苟的執行,項羽說什麼他就去做什麼,有這樣一個執行力如此之強的部下,項羽怎麼可能不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