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歷史上的韓信為什麼屢次改換陣營,不就是因為沒有得到重視嗎?

有了這樣一個例子,那自己現在對於書痴又怎麼能犯同樣的錯誤。

其實之前書痴表現出來的能力,就已經讓人感到驚豔,畢竟只是幾個人深入草原,面對的危險如此之大能夠不辱使命,成功完成任務,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縱觀歷史,那些出使到其他勢力的使者,聲名赫赫者幾何,張騫出使西域,陳湯滅郅支單于,並且留下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曠世名句,更不用說匹夫一怒,血濺五步的唐雎,退秦師的燭之武,獻和氏璧的藺相如。

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書痴完成的事情,比起他們完成的事情可能差了點,但是在本質上是一樣,並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書痴的這次行動可能還更加危險。

畢竟,書痴出使草原,這個時候的草原和大秦可是敵對的狀態,哪怕是草原被大秦打得不敢露頭,也不代表他對於你派來的使者就不敢殺掉。

就算其中有一些,草原上的四王子,落入大秦手裡的緣故,但是如果書痴自己無法應對草原上的局面,他也絕對難以活著歸來。

胡亥也因此而想到歷史上應該有很多人,因為沒有機緣,所以能力被埋沒,不為後世所知。

他想把在歷史上留名的那些人給收入手下,這個念頭是對的,因為那些人曾經證明過自己的能力,能夠千古留名的人,總不會是徒有虛名。

但是同樣的,他自己也要發掘那些可能被埋沒的人才,被埋沒的人才永遠比出人頭地的人才更多。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他如果能做一個伯樂,發掘出一些沒被其他人發掘出來的千里馬,這豈不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

無論草原上的那位大王子究竟想要做些什麼,終究他只是會攪亂草原,而讓草原陷入混亂,對大秦來說是有利的。

所以胡亥很快就派人同意了,草原上這位大王子用最好的戰馬,來換一些武器的請求。

並且大秦其實是一種略微有些吃虧的比例與對方進行了交換,這其實也是一個甜蜜的誘惑。

一時半會兒這位大王子不會上鉤,因為他也清楚,大秦之所以沒有來吞了草原,只不過是由於現在大秦內部陷入了混亂,並且草原上現在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實力。

一旦草原衰弱到大秦可以輕鬆吞沒的地步,焉知大秦不會派人來收割?

但是對於草原王這個位置的渴求,終究還是讓他無法最理智的分析問題,看不到大秦最終的目的,其實並不是把草原消滅。

大秦統一開始想要的就是把草原變成自己的一個戰馬生產基地,草原上培養出來的戰馬才是最優秀的戰馬,如果付出很小的代價,就能讓草原上的人幫助大秦培養戰馬,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想讓草原乖乖的為自己培養戰馬,自然要最大程度的削弱草原的戰鬥力。

並且肯定要打上一仗來告訴草原上的這些人,大秦只要想消滅你,隨時都能消滅你,你們最好不要生出什麼其他的想法,否則滅頂之災不旋踵即來。

只有一方面讓草原上的人過上比以前更好的能吃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讓他們知道自己聽話才能繼續這種生活,不聽話的話就會死的很慘,這樣恩威並施之下才能夠讓草原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