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可以自由放鬆的休息,李元方那邊卻不行,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李玄霸那邊同樣不能休息,比李玄霸距離胡亥還要更遠的王離更是已經一天一夜沒有閤眼。

成功的平定了王平所引發的叛亂,並且藉機來了一場大勝,讓項羽吃了一個啞巴虧。

王離終於成功的激怒了項羽,激怒了這個擁有當今天下最精銳軍隊的男人。

若不是還沒有能夠成功,探得王離大軍的方向,也沒能夠追的上王離騎兵的影蹤,項羽恐怕早已經全軍出動,想要畢其功於一役了。

鉅鹿一戰,成功的讓他打出了士氣,此刻項羽孤注一擲的勇氣比誰都強。

項羽很煩惱,但是王離同樣煩惱,他這支軍隊終究是遠行軍,糧草輜重需要後勤保障。

可是由於項羽瘋了一樣的行動,只是為他運送糧草的後勤部隊已經有多支失聯。

如今全軍當中的糧草,尤其是可以飲用的水,已經很難再堅持太久。

為了避免暴露行蹤,他們沒法燒水喝,炊煙會暴露自己的行蹤,而沒有燒開的水可能會引發疾病,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會喝在沿途收集的這種生水。

不能燒水,同樣也不能把食物做熟吃,只能去吃一些風乾的肉乾,簡直可以與鐵比硬的麵餅,對於每個士兵的牙口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王離在等待一個機會,等待一個與項羽決戰的機會,但是至今還沒有等到。

但是他有預感,這個時間馬上就要到了,這也是他之所以這一天一夜都沒有睡覺的原因。

因為派出去的斥候探查出來,項羽可能要分兵了,在連日的搜尋沒有效果之後,項羽終究還是沒有忍住,或者說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忍住自己的脾氣,那他就不是項羽,而是劉邦了。

項羽固然不像是傳說的那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其實本人確實是粗中有細,但是他脾氣暴躁是實打實的,沒什麼耐心也是實打實的。

後世演義當中的張飛,倒是和項羽有些一脈相承的意思,看似是個粗人,實際粗中有細,本身並不愚蠢,可惜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可能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這個脾氣,所以他們才能夠勇冠三軍,可以率軍以少勝多。

但是像他們這樣的人,終究還是更加適合做先鋒,而不適合做統帥,一旦讓他們真的到了一軍統帥的位置,可以利用的地方便很多。

更讓王離有些欣喜的是,在斥候的探查結果當中,項羽之所以如此著急,一方面是由於他這邊久久未能尋到自己的蹤跡,另一方面是由於他手下大將龍且在另一個方向的行軍損失慘重,據說好像是敗給了自從蒙恬死去便已經解散掉的蒙家軍手裡。

王離也不知道所謂的蒙家軍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是對於敵人來說糟心的訊息,對於自己來說就是重大利好。

更重要的是,據傳項羽和手下最重要的幕僚范增,由於是否分兵而起了衝突,項羽把范增當做亞父,他本人還算孝順,若是其他人和他如此嚴重衝突,他早下令砍了。

但是畢竟是范增,相愛也只是用了折中的方式,讓范增帶人去接應失敗的龍且一部,並且弄清楚那邊所謂蒙家軍的情況。

范增雖然此刻不想離開軍中,防止項羽做出什麼錯誤的決策,但是項羽作為一軍統帥當眾說出的話,他也不得不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