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的這些人,都教了很多方法。

也不知道已經絕育的老嬤嬤和已經沒有那種能力的太監們怎麼反而會掌握那麼多種方法,教會她們足以榨乾皇帝的各種誘人姿態。

要不是胡亥“見多識廣”,還真的要中招,即使如此,也讓他感覺到了另一種的疲憊。

加緊鍛鍊,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爭取可以用更快的效率處理各種問題,把壓在他身上的事情儘快解決。

他現在才終於有了一個皇帝該有的樣子,應該說是一個勤政的皇帝該有的樣子,他那裡已經沒有積壓的奏疏了。

有了小內閣之後,確實為他分擔了很多的壓力,他劃分了一些必須稟報他的事情,和一些大臣們可以自己做決定,最後只需要交由他看上一眼,沒有問題可以直接實施的事情。

他不會完全把任何一小點的權力全權交由大臣,明朝內閣中的那些大臣們怎麼架空皇帝,他很瞭解。

從最開始的只是小事,不交由皇帝處理,見皇帝不在意,漸漸的到了最後,所有的事情都不交給皇帝處理了。

皇帝的作用,變成了類似於英國女王的象徵意義,其實負責批覆,卻不可以駁回。

而胡亥卻把一票否決權深深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一些明明很好的建議,但是並不影響大局的那種,胡亥直接就給他打回去。

當然是針對那些大臣們可以自主決定的事情,目的是告訴那些大臣們,不要以為這種事情就是由你們全權決定,讓他們不敢生出自己可以掌握一些事情的心理。

即使是胡永念,都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被胡亥同意的,這一個尺度,胡亥知道自己必須把握好。

如果否定的事情多了,勢必會打消這些小內閣中大臣的積極性,自己千辛萬苦做出的成果沒有得到肯定,誰還會再繼續努力去做。

但是又不能全盤透過,如果全盤透過了,他們認為只要自己決定的事情,皇帝肯定會同意,以後會鬧出什麼么蛾子來,還不一定。

野心的滋生,就是在察覺到有機可趁之後,如果根本不給人有機可趁的機會,那種野心的萌芽就很難滋生出來。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天然的野心家,所有的野心家都是被養成的,蘿莉可以養成,野心家也可以養成。

這個觀點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他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什麼人會在明知不可能甚至自己做了一定會死的事情上還非要堅持去做嗎?

當然有,比如說布魯諾,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卻不敢把自己的觀點宣之於眾,反而要把它深深的隱藏。

但是布魯諾卻堅持下去,說實話,要真的說日心說,哪怕是哥白尼先提出來的,我們也應該認為布魯諾才是真正的日心說的提出者。

沒有哥白尼,布魯諾未必不會提出日心說,但是如果沒有布魯諾,哥白尼可能一生都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公諸於眾。

結果最後好處全被哥白尼給佔了,為了這個觀點堅持到被烈火燒死的布魯諾反而被人們所遺忘,多可笑的事情。

這種明知必死還要堅持的人,並不是野心家,他們是理想主義者。

野心家在沒有機會的時候,絕對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即使說了出來,如果有誰瞭解到了,他也會千方百計的為了防止這個人把訊息洩露,先幹掉他。

野心家的出現,需要能夠滋生出他們野心的土壤,而胡亥現在就要盡全力避免在他的手下出現這片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