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既為王離的首戰就取勝感到了一些興奮,但隱隱的卻又有著一些擔心,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思,他已經很久沒有出現。

他難道不想輕鬆愉快的幹掉項羽和劉邦,連帶著把英布那些人都給幹掉,然後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讓百姓恢復生機,民眾安居樂業嗎?

他本來想過的就是這樣的日子,如果回不去原來的世界,在這個世界,做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並不是他的想法。

他希望天下已經安定,沒有任何煩心的事兒,他只要負責享受就好了。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他要不勵精圖治的話,項羽不會留情,兩把大砍刀直接能砍到他腦袋上。

劉邦本身倒是一個不那麼狠毒的人,很多人都因為劉邦讓項羽烹煮自己的父親而認為劉邦心性惡毒。

其實要是對比一下的話,劉邦還真的不算一個太狠的人,儘管他沒有秦始皇的境界,為大秦立下功勞的那些人,除了他最憎恨的那個呂不韋,他幾乎沒有主動的讓任何人感受到兔死狗烹。

但是劉邦也沒有主動的去幹掉那個大臣,儘管有一些大臣的威脅比較大,像是韓信,也是呂后幹掉的。

可惜是大秦那些好不容易儲存下來的忠臣良將,秦始皇都沒有去動彈,卻被一個趙高殺了個大半。

所以胡亥現在特別注意限制某一個人的權力過大,胡永念可以和他並肩行走,但是實際上胡永念能夠自己決定的事情幾乎沒有。

沒有經過他的同意,任何一條政令都無法實行,但是他卻放寬了對那些將軍們的監管。

無論是王離,章邯,亦或是李玄霸,蒙智,胡亥只給他們下達的命令,具體的所有細節由他們自己決定,他派去的人也只負責記錄情況,不提出任何建議。

他給那些將軍的自主權,要比給手下這些文臣們大得多,等到天下基本平定之後,他自然是要收回一些權力的,但是現在讓他們發揮出來自己最大的能力,才是頭等大事。

你都要滅國了,還考慮有沒有人會功高震主,這不是閒的蛋疼嗎?

這個時候考驗的就不是你是否放權,而考慮的是你是否可以信任放權給他的那個人。

就比如說對於王離,胡亥根本沒有采取任何制約的手段,因為他相信王離不會反叛。

但是對於蒙智,胡亥卻不會完全相信,所以把他的姐姐放到了後宮蘭妃那裡。

因為如果不加以制約,蒙智究竟會有如何想法,還很難說。

再比如說是章邯,胡亥對他既不是十分信任,也不是十分擔心,或者說既有些信任又有些擔心的程度。

因為章邯實在是難以琢磨的一個人,他既可以隨一座城池堅守到死都不投降,又可以輕飄飄的就向對方投降,很難搞清這個人心中真實的想法。

所以胡亥也只能做的是待之以誠,最起碼讓章邯感覺到他是待之以誠,如果這樣還無法把他爭取過來,胡亥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他現在發現身上的系統真的是有點雞肋了,雖然可以讓他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對他的好感度,但是給他的禮包數量太少,並且關鍵的是疊加數量有限,無法往一個人身上使勁的砸到他不得不支援自己,這就有些尷尬了。

當然他知道系統的一些作用,他還遠遠沒有開發完畢,他畢竟不是一個習慣性依靠外物的人,更多的時候本能的反應還是要靠自己。

友請提示:長時間請注意眼睛的休息。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