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夜晚,儘管對方的軍營當中點亮著火把,讓那營地當中看起來像是白天一樣。

但是黑天和白天畢竟還是有著區別,王離之所以沒有貿然進行行動,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夜晚是適合自己進行突襲的時刻,同時也是適合對方進行埋伏的時刻,誰知道自己軍隊當中會不會有漏掉的內奸早就把訊息傳遞出去,對方就等著自己來呢。

這個可能性雖然小,但是不得不防,王離必須要綜合,左翼右翼以及中軍這裡三方的情況,綜合判斷,才能夠作出決定。

他可不想貿貿然作出決定,然後陷入對方的圈套,結果那兩支隊伍還要為了救自己回返。

他能夠聽到兩邊傳來的喊殺聲,刀兵相交的聲音,也能聽到自己面前不遠處的敵人被弓箭刺穿了自己的身體,發出的慘叫和哀嚎聲。

太多的聲音匯聚在一起,會讓人聽起來很吵很亂,但是他必須要從這種混亂的資訊裡得出一個基於自己的判斷。

同時匯合著手下各處探子的稟報情況,判斷出來甚至是在自己腦海中勾勒出來戰局的基本情況。

讓他準備行動的時候,他必須基本上了解這個戰場上每一處的情況,也許並不完全準確,但必須做到大差不差。

這是一個優秀統帥必須具備的素質,戰場從來都是這麼亂,別說是這種幾千人上萬人的戰場,即使雙方只有幾百人打起來之後,也會亂得讓普通人根本無法集中精神。

戰爭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你死我活,你活我就得死,沒有人會手下留情。

並且,關鍵的問題是,戰場上的容錯率很低。

很有可能一個簡單的錯誤,就會讓你痛失大好局面,王離指揮戰鬥不是第一次,但是真正的面對如此多的敵人,確實是第一次。

鎮壓一些雜牌的起義軍,他當然帶隊去處理過這種事情,但是那些起義軍也就是一些農民,甚至手上拿著的武器都有木頭的,對於真的正規軍來說,就是砍瓜切菜一樣。

而到了這個時候還能儲存下來的起義軍,那就都是精英,每一個都有正規軍的水準。

當然,起義軍,的是那些人的自稱,對於大秦來說,那就是一些反叛軍。

沒想讓王離等待太久,他終於得到了三方同時反饋回來的資訊,再略一思考之後,他就做出了決定。

此時他也知道了,敵人的確是下了血本,在他們的前面佈置了三層障礙,這要是真的不管不顧的衝過去,加上敵軍步兵的準備。這三千騎兵的戰損率將會很高。

騎兵的優勢,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衝鋒,你得帶起速度來,你才能足夠強大。

全速衝刺的騎兵,碰到了步兵,那真的是輕輕一擦一撞,都能對他造成很重的傷害。

但是停下來的騎兵,對於步兵的優勢就沒那麼明顯,頂多是,你待的位置高點兒,敵人的武器不好招呼到你身上。

但這一點優勢,對於往往步兵比騎兵多出好幾倍的人數來,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說在無法保證手下的騎兵能夠全速衝刺之前,王離是不會下令讓手下的這些人行動的,至少要把前方的障礙都清空,他才能決定是進是退。

讓自己手下的騎兵們,可以全速來回,想進就進,想退就退,他才會決定行動。

而到了這個時候,時機終於到了,對方的步兵不知什麼原因並沒有選擇出來,正面迎戰他們這五六百人。

如果對方真的跑出來,只要對方的人數夠多,他們還真不太好辦。

當然這個不好辦,不是說無法解決,只能說解決起來有點麻煩。

當他們衝上來之後,雙方距離會縮短,如果想要發揮騎兵的威力,還得先撤出一段距離,再重新衝鋒殺回來,可不是有點麻煩嗎?

不過,如果能夠取勝,這點麻煩對於王離來說就不算什麼了。

他這一次的目標其實也只是試探一下對方的戰鬥力,對對方稍微造成一些損傷就滿足。

只不過由於戰局的發展,讓他看到了機會,既然看到了機會,對於他這種層面的將軍來說,就絕對不會放過能取得大勝利的戰爭,不能覺得小勝即安。畢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側翼傳過來的訊息表明,兩支負責側翼的軍隊遇到的阻攔,反而比他在中軍遇到的阻攔要強得多。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各種兵種,尤其是左翼,由王戰率領那支部隊面臨的敵人,十分難纏。

感覺那裡好像才是對方的中軍營帳一樣,遇到的抵抗遠遠要比王戰估計得強烈得多。

還好,王戰採用了不斷轉圈殺回馬槍的戰術,只針對外對方最外圍一層對人進行殺傷。

對方一旦大批人馬走出來,馬上撤退,然後,再重新組織起來,把騎兵的靈活性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而王平那一邊雖然沒有那麼的受到頑強的抵抗,但是取得的戰果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敵人的戰鬥力的確很強大,即使是用騎兵對步兵,但是對方卻悍不畏死,有的時候在被踩死或者砍死之前,還非要砍斷你的馬腿。

落下馬的騎兵就會被對方好幾個人包了餃子,這個時候,騎兵身

友請提示:長時間請注意眼睛的休息。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