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滅趙(第2/4頁)
章節報錯
而是沒有辦法,不跟秦國合作,不聽秦國號令,捱打的就是燕國了。
燕國要是捱揍,趙國一樣趁火打劫,到時候燕國說不定先滅亡了。
跟著秦國打趙國,有好處拿,只要讓秦國找不到動兵的恰當藉口,那麼也許還能苟延殘喘下去。
就算秦國臉不要了,硬要找個粗鄙的藉口打他這個小老弟,再怎麼樣也能多苟延殘喘,醉生夢死一段時間。
晚滅總比早滅好吧?
實際上各國只有精誠合作抵抗秦國才有一線生機,但各國已經不可能精誠合作了。
滅趙之戰一啟,趙國西部,東北部,南部頓時陷入勐烈的戰火之中。
面對滅國危機,趙國全國動員,能夠上戰場的基本上都上戰爭了。
趙國軍隊在李牧,司馬尚等優秀將領的率領下頑強的跟秦燕作戰。
儘管處於下風,但卻沒有戰敗,秦,燕兩國的推進並不順。
燕國雖然派出了軍隊,但不可能為了秦國效死力。
主要還是儲存實力,划水摸魚,決出勝負的關鍵還是在於秦趙之間的軍隊。
僵持期間,王翦稟報秦王嬴政,再行反間故計。
王翦這個人非常厲害,是戰國諸多將領中既懂戰爭,又懂政治的存在。
李牧在軍事上的造詣不比王翦差,然而卻不懂政治,或者說不夠懂政治。
在秦趙交戰之際的李牧被任命為趙國大將軍,手握重兵,趙王遷和郭開是非常不放心的。
如果李牧能夠透過各種手段討好趙王遷或者暗地裡表示效忠相國郭開,那麼李牧一定不會有事。
特別是郭開,這個奸臣份量太重了。
長平之戰搞廉頗時,郭開只是趙王偃的近臣,如今卻是趙國相國,趙王遷的老師。
不學無術,昏庸無能的趙王遷基本上是對郭開言聽計從。
就算不討好郭開,那麼至少不要得罪,但偏偏李牧跟郭開早有積怨,李牧也沒有想過化解。
郭開這個人貪財無度,趙國邊軍的軍費過手時自然是要撈一把的。
李牧發現後曾經稟報趙王偃,可惜郭開只是被小小懲戒了一番。
從此以後,郭開就把李牧記在了心裡。
沒辦法,李牧若是化解恩怨或者討好郭開,趙王遷,那就不是李牧了。
可以說他不懂政治,也可以說李牧正直剛烈,堂堂正正,眼中揉不得沙子。
偏偏國家將亡,妖孽橫出之時,是容不得正直剛烈,堂堂正正之人的。
而且如果只是有仇怨,郭開未必不能隱忍,最關鍵的是郭開察覺到了實實在在的危險。
因為隨著李牧提擋住了秦軍,原本在趙國內不俗的聲望開始節節攀升。
如果真讓李牧擊退了秦國,那麼李牧將會獲得巨大的威望,加官晉爵,順理成章的坐穩趙國大將軍的位置。
到時候手握趙國大部分兵權的李牧就跟韓國姬無夜的地位差不多,甚至還要高不少。
畢竟韓國的兵權不僅僅是在姬無夜手中,白亦非手中也掌握了相當一部分。
這樣情況的李牧想要除掉一個郭開實在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換一個趙王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就算是齊國田氏代齊一般,也不是沒有希望做到……
雖然李牧並不是那樣的人,對於趙國李牧忠心耿耿,但小人從來都是以己度人的。
郭開覺得易地而處他忍受不了誘惑,他都忍受不了誘惑,李牧肯定也忍受不了。
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更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豈能不對李牧,司馬尚下手?
小人的目光往往都給短淺,他們看不到太遠,鼠目寸光就是形容他們的。
同時他們也非常自私,做任何事情都是隻考慮自己的利益。
他們的腦回路跟尋常人是大為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