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雖然已然攻下,且不像歷史上那樣是一團爛攤子,但想要初步接收依然要花費大量時間。

好在由於比預計時間提前了好幾年發動統一之戰,秦國的掌權階層包括嬴政,都不急於一時。

高歌勐進固然聲勢浩大,快意非常,但卻根基不穩,後方容易出事。

因此秦國的主要精力都用如何更好消化魏國這塊大肥肉上,並沒有急於對其他國家動手。

這裡的動手指的是發動滅國之戰,對趙國,對楚國的小規模戰爭幾乎沒有停止過,務必不讓兩國安寧。

關於如何治理魏國舊土,秦國朝堂人才濟濟,嬴政也是雄才大略之輩,早已商量出了章程。

成蟜沒有過多摻和,也就是查漏補缺,提一點建議罷了。

歲月匆匆,轉眼又過了一年。

經過一年的消化,魏國舊土已經初步被秦國掌控,在軍方將領的強烈請戰之下,滅趙之戰正式開啟了。

按照原本計劃狼族本來也要參與進來,但成蟜堅決反對。

最後經過商議,秦國決定把狼族排除在外,並且還要給狼族找事情做。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是中原的內戰,沒有必要讓狼族佔便宜,反正沒有狼族幫忙,秦國依舊能夠滅了趙國。

跟上一次不同,上一次滅魏狼族出動只是為了牽制李牧,突破不了李牧的防線。

這一次趙國本身危若累卵,以趙王郭開的德行定然不會顧趙國邊關百姓的死活,會將趙國邊軍和李牧調回腹地。

沒有李牧和足夠的趙國邊軍坐鎮,狼族完全可以長驅直入,從容自如,趙國北部郡縣定然會生靈塗炭,慘不忍睹。

既然註定李牧率領的邊軍大部分會返回腹地,成蟜容忍不了給狼族佔便宜……

只是頭曼這個人腦子還是不錯的,不能單純的命令,否則容易引起反噬。

別人給秦國當狗,吃不了肉,但總要喝一口湯吧?

把狗的飯盆都給踹了,狗能不齜牙咧嘴嗎?

雖然秦國不怕狼族的反噬,但事關草原上的戰略佈局,還是要讓頭曼拿到一些好處的。

於是在發動滅趙之戰鬥前,秦國找了一個藉口讓頭曼對東胡發動一場戰爭,並且給了一定的物資軍械援助。

物資還算正常,但給出的軍械都是軍隊淘汰下來的軍械。

如果不經過精心保養,用不了多久就報廢了。

而且這批軍械還不涉及盔甲,弓弩等重要軍械,只是單純的戈矛刀劍。

不過草原的部落窮得一批,在狼族崛起之前,武器材質基本上都是由骨頭和石頭製作的,像是骨頭箭。

只是極少數精銳才有青銅武器,鐵器,如此情況下一把青銅劍都是寶貝了。

這種武器之間的代差,是如今草原部落被秦,趙,燕三國吊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人,否則拿著更好的武器也是運輸大隊長。

這個年代各國的軍卒就沒有害怕草原部落的,無論對手是哪個部落,比起他們都是弟弟,是行走的戰功。

戰國持續了二百多年,武德那是非常充沛的,特別是北方。

秦軍淘汰的軍械殘次品對狼族戰士而言都是好寶貝,足夠增強頭腦的實力,給予他發動戰爭的勇氣。

秦趙交戰之際,狼族也在跟東胡廝殺,使得雙方都無瑕難顧。

至於西邊的月氏並不敢輕易招惹秦國,注意力更多放在草原上,看有沒有漁翁得利的機會……

對於趙國這個老對手,秦國是非常重視的。

為了一舉功成,一共出動了三十萬大軍,自西向東十萬,自南向北二十萬。

另外已經對秦國俯首帖耳,起碼錶面上俯首帖耳的燕國也動員了十萬軍隊。

有秦國爸爸的召喚,還有打劫趙國,報復趙國的大好機會,燕國自然是不會錯過的。

燕丹一系的人反對那也是沒有用的,燕國做主的人還不是他們。

其實燕王喜,雁春君等人也不是一點都看不明白自身處境,他們也不比燕丹笨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