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建立一個像諾貝爾獎這樣的獎項,但是與諾貝爾獎不同的是,它所包含的獎項會比諾貝爾獎多,而且每年都會頒發一次,但是每次只頒發一個獎項。”

周明又對李明智說道。

李明智被周明所說的這句話給吸引了,他十分好奇地對周明詢問道:“那你準備把這個獎項的獎金設為多少?”

之前周明還嫌棄有些獎項的獎金太少,李明智倒是想知道周明既然準備自己也建立一個獎項,那麼他會將這個獎設多少獎金。

在李明智看來,像周明這種不缺錢的人,獎金怎麼著也會有個一兩百萬。

“現在初定的每年發放的獎金為一千萬軟妹幣。”周明解釋道。

周明的這話一說出來,顯然遠遠超過了李明智的語氣,電話那頭的李明智十分驚訝地又對周明確認了一邊具體金額。

“多少?”

如果周明說的是真的,這個獎項一旦確定,那麼它的獎金數額可以說是全世界所有科學獎項中金額最高的了。

就算是諾獎,它的獎金金額從1991年的600萬瑞典克朗,飆升到2001年的1000萬瑞典克朗,其價值已經相當於初始獎金的144%的時候,也沒有周明現在說出來的這個金額高。

而最近這些年,由於諾獎基金投資收益不佳,它的獎金也從2012年開始縮水至至800萬瑞典克朗了,這個獎金金額一直保持到今年。

不過,由於未來生物科技工程的崛起,導致國外許多生物科技公司收益大減,甚至有些生物科技公司更是瀕臨倒閉,而且相關科技公司的股票也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跌幅。

而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國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像瑛國、美利堅、奧大利亞這些國家,恐怕到明年的時候,由於收益下降,它的獎金金額又會有所下跌了。

“一千萬。”周明又說了一遍具體金額。

“一千萬……”在周明又說了一遍具體數額之後,李明智也是重複著這個金額,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不過很快他就又對周明說道,“那你這個獎項準備包含那些獎項?它的名字又準備叫什麼?”

“像最基礎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物學獎、數學獎等這些肯定是會有的,至於其他的我暫時還沒想好,到時候會召集一批科學界各領域內的學者們一起討論的,爭取將獎項包含所有的科學研究。

你看,這樣是不是就又召集了一批各領域內的的頂尖學者來華國一趟了?還不止是數學領域的學者。

至於這個獎的名字,我現在也還沒想好,要是以我的名字命名吧,就太招搖了,這不符合我的性格。

但是如果以公司的名字命名吧,又顯得商業氣息太過濃厚,學術氛圍不夠。”

周明回答了李明智剛剛詢問的這些問題,至於諾獎裡面有的什麼和平獎、文學獎之類的,周明不準備設立,他設立這個獎項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促進社會科學的發展。

而在周明看來,和平獎這玩意設立的出來就是一個擺設,看諾貝爾和平獎就知道了。

所以,對於這這兩個獎項周明也就沒說。

“生物學獎和數學獎,如果你是準備一年就頒發一個獎項的話,按照最近幾年的成就來看,這前幾年的獎恐怕都得發給你自己了。

不管是生物學講還是數學獎,你都是最有資格拿的。

而且要是你繼續以這樣的速度拿出研究成果出來,恐怕以後這個獎項每一年的獲獎者都是你自己。

但是你本來就是這個獎項的主辦人,之後頒獎又只頒給你,雖然是按照研究成果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來頒發的,這也很合理,但是合理並不代表合情。

你要是拿的是其他獎項,拿再多也沒人會說什麼。

但是你要是拿的是你自己的這個獎項,恐怕會讓很多人說閒話啊。

在其他人看來,你這個獎項設立和不設立與其他人都沒什麼關係了。”

李明智對周明提醒道,因為如果周明準備創辦的這個獎項,是想要將其打造成像諾貝爾獎那樣的國際頂尖獎項,那麼得獎的人就一定要是能讓大多數學者都能夠認可的。

而就周明最近這一兩年在生物和數學領域的成就,他拿獎絕對是毫無疑問的,沒拿那才是有問題。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你成立這個獎項是為了鼓勵那些全世界最傑出的學者們的,現在就鼓勵你一個人了,這算怎麼回事?

不過,對於這一點周明早就想好了對策,他對李明智說道:“李院長,這一點我已經想好怎麼處理了,您就放心吧。”

“你自己想好了怎麼處理就行,我就是給你提個醒,那你這個獎項準備什麼時候成立?”李明智又對周明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