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還有植物發電技術、海上種植技術、水源和空氣淨化技術等,這些都有了不小的進展。

另外,國家方面還專門讓一些高校開展了關於植物採礦方面的專業,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研人員和團隊也多了起來。

說起這植物採礦技術,不管是在地球上,還是在外星球上,它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所謂的植物採礦,便是指利用高累積植物生長和收穫以達到從植物芽中富含金屬部位回收具有商業價值的金屬材料。

植物不僅可以採礦,還能夠從固體金屬廢棄物中採礦。

單從它能夠從固體金屬廢棄物中採礦這一點來看,就能夠為環保提供一個非常大的幫助了,畢竟這是個可以將汙染物資源化非常好的辦法。

其實它的工作原理說起來也十分的簡單,就是先吃“礦”,再把有用的“礦”吃進去之後,再吐出來,創造價值。

這項技術其實是來源於探礦植物,探礦植物就是一種可以被人們利用它們的生長特性和植物體內礦物質含量作為標誌來進行探礦的植物。

一些植物在生長發育中特別需要某些礦質元素,常於某種金屬含量較高的土壤上生長,它們可以透過根部汲取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並讓生長元素於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內富集。

就比如紫苜蓿,它的根部就能夠分泌出一種溶解鉭元素的物質來溶解土壤中的鉭,然後紫苜蓿的根吸收鉭並輸送到整個植物體各部分,這金屬鉭是電子工業和高新產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稀土元素。

剛開始發現紫苜蓿時,科學家們透過實驗發現,將一公頃的紫苜蓿收穫來燒成灰,可得到七十五克的金屬鉭。

還有紅車軸草葉子、花中都含有大量的鉭。

三色堇在生長過程中喜歡“吃”鋅。

被稱為“銅草”的海州香薷可以吸收土壤中存在的銅元素,它的根、莖、葉、花都可以用來鍊銅。

紫雲英能夠將土壤中存在的大量硒吸收並積累於體內……

植物採礦技術並不是單純的種植這些植物,讓他們吸收礦物,而是透過基因技術對其進行改造,使其不僅能夠吸收多種礦物,還能夠增加它們的吸入量。

雖然植物採礦在土壤汙染防治與修復、資源回收與利用方面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但上面如此重視這門技術,還讓一些學校專門為此開展了相關的專業,但主要卻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其實,上面關注這個研究最主要還是因為它能夠在外星球採礦,這裡所說的外星球指的便是火星了。

之所以說是火星,而不是月球,是因為火星與月球這兩者之間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的。

首先,最大的區別就是月球上引力小,沒有大氣層。

即使人類在月球上建造基地,但這也只不過是為了能夠對月球進行更好的研究,以及早點上去佔個一席之地。

月球上礦產豐富,月球的土壤和岩石中有百分之四十的氧,百分之三十的矽,還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鐵、錳、鈷、鈦、鉻、鎳、鋁、鎂,以及百分之五的氫等一百多種礦物資源。1

在這一百多種礦物資源中,其中有六種是地球上所沒有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月球表面厚厚的塵土裡,還蘊藏著一種非常重要的能源,那就是氦3,這是理想的核聚變燃料。

現在國際上外星探索的規則就是先到先得,你先上去建造基地了,這周圍就是你的。

就和現如今衛星軌道的規則一樣,你先發射衛星,那麼這條軌道就是你的。

因此,許多國家想要在月球上建造基地,其目的之一便是為了搶地盤,先佔個位置再說。

至於在月球上建造生物圈,將其打造成人類的第二個家園什麼的,這倒是沒有人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