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就不要叫我所長了,你直接稱呼我為蘇教授,或者是其他你覺得比較親近的稱呼都行。

你剛剛說,還有後續計劃?”

蘇學明先是讓周明改一下稱呼,之後又對周明問道。

“沒錯,就是雖然後面成功構建了人造仿體內環境,但是想要將其應用到器官移植上來,這還遠遠不夠。

就像你之前說的那樣,後面成功構建了人造仿體內環境之後,想要利用該環境進行克隆,使幹細胞分化生長成我們想要的器官,所需要的時間也十分非常長的,這就是後續計劃。

還有你之前提到的基因問題,雖然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倒是很簡單,只需要使用基因技術將有問題的基因剔除,或者使其不表達出來就行了,後面的計劃中也會提到的。

但是,不管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簡單還是看困難,都是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的,而這也是我們後續要做的。

我們第一個階段目標,就是能夠快速的培養出固定的幾個想要的器官。”

周明對蘇學明說道。

周明所說的這些,正是未來某個時間段內克隆器官開始的發展方向。

在未來,隨著生物科技的不斷發展,器官克隆根據其作用的不同,發展出了好幾種的方向。

一種是機械與生物相結合的器官克隆,利用生物技術克隆出器官最主要的部分,其餘部分則利用非生物代替。

一種比較極端,已經不能叫做器官克隆,而是叫器官制造了,因為它整個器官都是利用非生物部分製造的。

這第二種技術發展到後來,已經呈現可以批次生產,呈現一種產業化了。

不過,這種器官由於是統一產生,只要不是特別定製的,每一個之間區別並不是很大,但每個人的身體卻都是不同的,所以這種人造器官不管是功能還是其效果,肯定是不如原產的健康器官的。

還有一種,便是周明這新成立的實驗小組準備進行的,全生物克隆器官。

其實,像這種全生物克隆器官的出現,還與未來的一批以信奉純生物原教旨主義的人有關。

原教旨主義又稱為基本教義派,或稱為“原理主義”、“基要主義”、“基要派”等,是指某些宗教群體試圖迴歸其原初的信仰的運動,或指嚴格遵守基本原理的立場。

他們認為這些宗教內部在近代出現的自由主義神學使其信仰世俗化、偏離了其信仰的本質,因而作出回應;一般提倡對其宗教的基本經文或文獻做字面的、傳統的解釋,並且相信從這些闡釋中獲得的教義應該被運用於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

而未來出現的那批以信奉純生物原教旨主義的人,他們的主要觀點就是人的身體不能用機械去替代。

不過,對於這些周明並不清楚,他的新實驗室發展技術純粹是因為他對於另外兩種人造技術,並不是全部技術都知道。

而這個器官克隆技術,他了解的是非常清楚地。

其實,對於自己腦海中這些知識的來源和發展,周明只知道它們是模擬世界中的他學來的,至於這些知識發展的具體經歷,他就不知道了。

就像這次的這個克隆技術中,周明所提到的人造仿體內環境,其來源便是海外。

在某次模擬的未來世界中,因為大洋那邊對這邊一些技術的封鎖,使得兩邊關於一些技術的交流便停止了。

華國這邊的生物技術便也沒有流到大洋那邊去,而那邊見華國的生物技術發展如此之外,便一邊派人在華國這邊找機會竊取相關的技術,一邊在其他國家秘密進行了一些實驗。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那些實驗中的技術被周明學到。

蘇學明:……

在周明這裡,蘇學明感覺,周明所說這些所有的問題好像都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