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克隆實驗小組(第1/3頁)
章節報錯
“人造器官的技術比人造肉的技術要高階,如果你真能在人造器官方面出成果的話,確實可以將人造肉的技術跟進一步。
不過,別說是人造器官技術了,就是人造肉技術,雖然早在四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塊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
但是我記得當時品嚐那塊人造肉的美食家評論說,那肉的脂肪缺乏是很明顯的。
而它之所以和天然肉在口感上有著那麼大的區別,可能是因為它沒有肌肉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脂肪細胞以及血管細胞。
而想要這些細胞共同培養,就需要複雜的培養體系和代謝條件,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類似肉類的肌肉組織。
那麼,我們就先不說人造器官的問題,既然你提到了人造肉,那麼你準備怎麼解決我剛剛說的這些問題?”
蘇學明在聽周明說完之後,便對他提問道。
如果連人造肉的這點問題都解決不了,那就更別說製造能夠進行器官移植的人體器官了。
“如果只是單純的想要讓人造肉擁有天然肉那樣美味的口感,在我看來倒是不用太過複雜,我們只需要找到一種可食用的‘支架’材料,讓肌肉細胞能夠附著並在3d環境下生長。”
周明向蘇學明解釋道。
而蘇學明在聽了周明的這個解釋後,也不愧是老教授了,一下子就聽出了周明這句話的關鍵所在。
“所以,這其中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大量生產這些支架,對嗎?”蘇學明對周明說道。
“嗯,沒錯。”周明點了點頭,繼續道,“不管是找到這種‘支架’材料,還是大量生產這些支架,我們都是有辦法的。而且我們還可以調整這些支架纖維的型別,嘗試更復雜的質地、味道和營養成分。
不過,我們要用的方法並不是這些。”
“哦?”聽到周明最後說的這一句,蘇學明滿臉的好奇,他有些不太確定的對周明問道,“你所說的要用的方法不是這些,指的是不用‘支架’材料?”
蘇學明之所以會好奇,是因為現在關於克隆器官的研究,都是需要支架的。
在克隆器官的過程中,想要使細胞立體生長,形成器官結構和外形,就需要器官支架,現在的克隆器官技術都是這麼發展的。
不過,雖然以現在的生物材料學的發展,確實可以製備簡單的器官支架,但是它距離可用還非常的遙遠。
而現在,周明卻說他不需要這種方法。
周明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他能夠擺脫現有的克隆器官的‘支架’研究體系,創造了一種新的關於器官克隆的技術。
如果真是這樣,這絕對是一項重大突破了,因此蘇學明才會有些不確定,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對周明所說的話理解有誤。
“沒錯,我們準備使用的方法,是仿環境克隆,也就是創造一個類似於器官在人體內生長的環境,然後利用這個環境進行克隆器官的培養。”
周明點了點頭,對蘇明傑解釋道。
“仿環境克隆?是一種類似於仿生製造的技術?”
聽周明又扯出來一個什麼仿環境克隆來,要不是這話是周明說出來的,蘇明傑恐怕早就把周明當成瞎忽悠的大騙子給趕出去了,哪裡還會依舊坐在這裡,繼續和周明探討他所說的什麼仿環境克隆。
不過,這話說出來,蘇學明自己也感覺周明所說的防環境克隆和現在的仿生製造完全就是兩種東西。
所謂的仿生製作,是指模仿生物的組織結構和執行模式的製造系統與製造過程,它透過模擬生物器官的自組織、自愈、自增長與自進化等功能,以迅速響應市場需求並保護自然環境。
而現在的製造系統,也是越來越趨向於大規模、複雜化、動態及高度非線性化。
於是人們便在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成果中選取富含對工程技術有啟發作用的內容,將這些研究成果同製造科學結合起來,建立新的製造模式和研究新的仿生加工方法。
“這兩者是不一樣的,它們兩個一個在於工業製造,著重於工業,一個在於克隆,著於生物。
仿環境克隆主要就是給克隆的器官創造一個細胞分化的場地,避免其長成一灘肉,只不過它的分化會是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分化。
初期這種辦法的難點就在於,它的生長週期太過緩慢,就算人為干預,也只不過比正常的人體器官生長快了兩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