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研究生(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們在這邊嘰裡呱啦地朝著,而報告廳裡,也有不少人在做題的時候很是不爽,再將試卷反倒第一頁的最上面,看到出題人的名字之後也瞬間明白科大數院夏令營這次的題目為什麼這麼難了。
畢竟是周明出的,這麼一位一年的時間,便在四大數學期刊上發表了數篇數學論文,並且還陸續正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的神人,出的題目難一點也就好理解了。
同樣是九零後,為什麼人和人的差距就這麼大呢?
考場許多人一想到周明今年的年齡,便忍不住在心裡吐槽道。
這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當監考的幾位老師們說出收卷這句話的時候,考場中哀嚎一片,怎麼參加個夏令營就像是參加高考一樣呢?
以前他們參加高考的時候,也沒這麼哀嚎過。
“這次就是做個模擬,以便學校對你們在本科學校學習的情況有個基本的瞭解,不會作為最後決定你們是否能成為優秀營員的根本。”
見一提到收卷,考場就一篇哀嚎,一位老師開口安慰道。
而另外一位老師則是有些好奇這次的試卷究竟有多難,便乘著其他兩位老師收卷的功夫,看了一些桌上多餘的試卷。
掃了一眼第一題的題目之後,這位老師心道:“這也不難啊?這些學生怎麼鬼哭狼嚎的?難不成今年我們數院夏令營招的學生質量比去年不僅沒有上漲,反而還所有下降?”
雖然心裡這麼想,但是這位老師還是看了下數學分析後面的三道證明題,他發現也就第四題難了點。
不過,時間已經不允許這位老師接著往下看了,因為試卷已經全部收上來了。
而這個時候,周明和李明智也走進了報告廳。
“這外面也太熱了,還是報告廳裡舒服。”周明道。
數院這邊的安排,要比生科院那邊滿很多,下午考完試後,距離今天的夏令營結束還早著呢。
其實周明出的題目注重基礎,但同時又將題型深化,出題的的水準是可見一斑的,只不過有的題目深化的有點太深了。
下午之後的時間以及晚上的時間,是大牛講座。
這場大牛講座,既有數院的院長李明智院士這樣的超級大佬,也有數院的執行院長、研究撲動力系統和遍歷理論的王文教授這樣教學風趣的大牛,還有像周明這樣的年輕大佬。
這裡每位大牛講座的時間都並不是很長,但是每一場都有不一樣的韻味。
到二十七號的時候,便是參加這次夏令營的學生們進行自我介紹和做報告的時間,以及面對面交流的時間。
近十位教授與營員們親密接觸,以便讓他們對今後的學術規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而營員們也是就研究方向、專業深度以及就業前景等問題,對各位教授們進行了詳細的詢問。
而當那些先前來報道的第一天沒有到周明辦公室找周明,但是想選擇周明作為他們研究生生涯的導師的學生們聽到周明說出的,他準備讓他的研究生研究的課題時,絕大部分學生都萌生了退意。
好傢伙,周明說的這些課題是他們這些做研究生的學生能做出來的?他們要是有這個能力,還來做什麼研究生?直接去各大高校當教授不好嗎?
“或許你們會認為你們還只是學生,不能解決這些世界級的數學難題。
可是,我要說的是,縱觀世界上大多數的科學家,他們最初取得巨大成就都是在三十歲前後。
因為那時精力旺盛,較少分心,知識積累也已達到一定程度。
牛頓22歲創立微積分,愛因斯坦26歲提出狹義相對論,36歲提出廣義相對論,波爾27歲時提出了量子論。
楊振寧34歲和30歲的李政道一起提出宇稱不守恆,第二年便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這裡也不收只讀到碩士的研究生,你們既然想來,都是願意讀到博士的。
你們現在不去做,又怎麼能認為未來的自己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