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關於未來(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對於他們以前為了發展排放的那些二氧化碳,則全部當做沒發生一樣。
在2009年12月7號到12月18號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ipcc一共提出來七個國際碳減排方案,這七個方案一個比一個黑。
當時華國談判團隊經過一番努力,最終也只是讓大會最後選出了這七個黑方案中顯得沒那麼黑的。
可儘管如此,這個沒那麼黑也是與其他六個方案相比,最終選出來的這個方案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依舊是非常黑的。
在這個方案中,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沒有給予明確的量限定。
但對總量,以及發達國家的總量,都是有控制的。
發達國家人均排放權,是發展中國家人均排放權的2.3倍,這沒算曆史上的資料,如果算上歷史上的資料則是7.54倍。
如果最後碳排放權變成了碳排放交易,那麼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就是一個陷阱。
更重要的是,碳排放權應該是基本人權。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人應該有同等的排放權,而根據g8的方案,27個發達國家,11億人口,分走了碳排放權的44%。
而剩餘的發展中國家54億人口,則只擁有56%的碳排放權。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發展中國家從工業革命開始發展到發達國家需要排放100的碳,他們再發展到碳中和只需要排放1的碳。
現在那些已經排放完100碳的國家說為了環境,需要為全球的碳排放定一個總量,這個總量是1000。
他們雖然沒有為發展中國家限量,但總量卻是定了的,而且他們還從這總量的1000裡抽出來了440。
而留給人數比發達國家多5倍的發展中國家的,則是這560的量。
而且這些發展中國家想要發展成為發達國家,有的還需要100的量,有的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了,但還是需要50的量。
而發達國家發展到碳中和,他們對碳的排放,有的只需要1的量,有的甚至只需要零點幾的量。
這樣一看,這個方案還真是和它的名字一樣,真是個g8方案了。
不過,如果周明說的碳達峰和碳中和,華國真的能夠在2020年和2025年之前實現,那麼這個方案未來最受益的反倒不是那些提出方案的發達國家了,而是華國了。
可這樣的事情,現在除了周明之外,所有人都不會認為它未來為成為現實。
華國現在還沒有提出與此相關的計劃,如果周明沒有獲得人生模擬器,這個世界按照周明第一次獲得人生模擬器之前的時候那樣發展,那麼華國將會在2021年的時候才會提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
而在2021年的時候,華國提到的碳達峰,是力爭在2030年之前實現,而對於碳中和,則是爭取在2060年之前實現。
現在周明竟然提出什麼2020年之前華國能夠實現碳達峰,之後僅花費不到五年的時間就能實現碳中和,可以說是將四十四年的事情縮短到9年的時間了,這怎麼可能實現。
而周明這邊,還在繼續說著他對於華國未來科技發展的看法。
“我預計在2030年之前,我們華國將在月球上建造第一個基地,這將也會是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基地,並且該基地將會擁有一個可形成自迴圈的人工生態迴圈系統的生物圈,利用該基地人類將能夠在月球上長久生存……”
周明滔滔不絕地將他對於華國未來科技發展計劃說到了2050年,甚至都說到了人類在火星上生活的情況了,至於更遙遠的未來,周明不是不知道,而是他覺得說到2050年已經夠了。
而且,周明提到的這些,還都是基於人生模擬器在未來一年時間內消失的情況。
要是到2050年他還擁有人生模擬器,未來科技會發展到什麼樣子,他還真不好預測。
周明面前的這位老人在周明說話的時候一直都沒有插嘴,只是時不時地點點頭,雖然他並不認為周明說的這些真的能夠在他說的年份實現,也不認為自己真的能夠看到這樣的未來。
但是他還是很欣賞周明的這種心態的,這就是年輕人該有的心態。
如果真的只是周明一個人,那麼就算他再怎麼通天徹地,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他所說的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