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我準備多線齊頭並進,人工智慧那邊也已經開始了一些新的專案,但是那邊現在的專案還都不算什麼大專案,這一點就不說了。

主要是生物這邊,在生物領域,我現在已經準備好的專案主要是關於衰老和人工合成糧食這兩個方面。”

周明簡單地向眼前的這位老人說了一下他接下來短期內的想法,而對面這位老人聽得也是非常的認真。

聽到周明說到衰老和人工合成糧食這兩個方面後,這位老人顯得很是關切。

這兩點對於個人來說,是衰老的研究更重要,但是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那就是糧食的合成更重要了。

總之,這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之後,這位老人又問了周明一些這兩個方面的問題。

其實,關於衰老和人工合成糧食這兩點,全球各大發達國家包括正處於發展中的華國,都早就已經開始進行相關方面的研究了,像人工合成澱粉、人工合成葡萄糖等這些方面的研究都已經是持續多年了。

但不管是誰,他們的研究還都處於基礎階段,想要真正完全脫離生物,在實驗室裡完成徹底的人工合成,還缺一些步驟。

而周明準備研究的這些,特別是人工合成糧食方面,不再是像他之前那些專案那樣,最多幾個月就能完成,這將會是一個長期專案,而且他要研究的內容也很多,周明估計最起碼也得一兩年才能完成。

畢竟糧食也有很多種,你既然是合成糧食,那麼最基本的澱粉、葡萄糖,甚至是脂肪總要合成出來吧?

而且,你這些人工合成的成本要是高於一般的生產,那肯定也不好推廣。

周明一一回答了這位老人關於他準備研究的這兩個專案的問題之後,這位老人又詢問起了周明一些關於華國未來發展的事情。

“我們之前召開過一次會議,參加那次會議的幾乎都是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院士。

這些院士中有些與周教授有過接觸的,他們都對周教授稱讚有加,甚至稱周教授為我們華國青年科學家的領頭人。

而且他們還說,周教授有著超前的眼光,對於未來的科技發展有很專業且獨特的見解。

不過,他們大部分這麼說的人也都說周教授對於華國未來科技發展持有的態度過於樂觀了。

所以,我想要親耳聽聽周教授對於華國未來科技發展的看法。”

這位老人先是說了一下一些老院士們對周明的誇讚,隨後便對周明詢問其了他對於華國未來科技發展的看法。

詢問周明關於華國未來的發展的看法,這位老人自然不可能周明說什麼就信什麼。

但是周明作為華國科學界新燃起的一顆超級新星,在某些領域中的成就甚至都已經可以直追那些老院士們了,他對於華國未來科技的看法,肯定也會作為這位老人以及華國上層制定華國未來發展計劃的一個參考的。

既然這位都這麼問了,那麼周明自然也就將他對於華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想法如實說了出來。

“現在是2016年,我覺得我們華國在2020年之前能夠達到碳達峰,在2025年之前能夠實現碳中和……”

周明這話剛一開口,他面前的這位老人便有些繃不住了,他原本對於之前的那些院士們說周明對華國未來科技發展過於樂觀的說法還持一種懷疑態度,現在周明開口這第一句話他就信了那些院士們說的話了。

這何止是過於樂觀啊,這簡直就是太過樂觀了。

周明口中所說的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逐步回落。這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誌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

而周明所說的碳中和,和碳達峰一樣都是節能減排術語,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透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其實,對於碳排放的事情,這與聯合國中諸多發達國家有關,與碳排放權有關。

說的再直白一點,其實就是分蛋糕。

發達國家當初工業革命的時候,當初到處建工廠的時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而據現在的一些研究表明,這可能是導致全球氣溫上升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們現在發展起來之後,說是為了保護地球,保護環境,保護人類,不讓全球氣溫繼續上升,便開始限制碳排放。

可實際上,不過是為了限制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