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見導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李明智他們一起吃飯的時候,李院長還告訴周明,鑑於他還需要在科大完成神經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的研究生學業,因此在他拿到生物學博士學位之前,學校不會給他安排教學任務。
但是,雖然學校在周明拿到生物學的博士學位之前不會給他安排教學任務,但是他也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名讀生物學博士研究生的同時,也是科大數學系的一名數學教授,因此他最起碼隔幾年也要拿點東西出來。
當然,因為今年周明都已經在四大上發表了三篇數學論文了,所以學校也不會在要求他這一兩年拿出什麼成果出來。
對於學院裡要求的這一點,周明倒是很樂意的接受了,畢竟他這個月才剛又給《數學年鑑》發了一篇論文過去。
“李院長,這一點您放心,開學後神經生物學方面我不會落下,但數學上我肯定也不會鬆懈。就在我來科大的前幾天,就給《數學年鑑》又投了一篇稿子。”周明對李明智說道,讓他放心,自己不會佔著茅坑不拉屎的。
“這麼快?這才多久?”一聽周明說他幾天又給《數學年鑑》投了一篇稿子,在場的幾位教授們,特別是幾位數學教授都是目光呆滯,一臉不可置信地看向周明。
大半年時間,就給四大投了四篇論文,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
“你這次投稿的論文是哪方面的?還是拉普拉斯特徵函式這方面的?”被周明震驚到的眾人當中,還屬不管是年齡還是職位亦或是聲望都最高的李明智最先反應過來,連忙對周明問道。
“這次不是關於拉普拉斯特徵函式的論文,而是與決策樹有關,標題是【透過決策樹為隨機聚類和波茨模型提供清晰的相變】。”周明解釋道,說出了他前幾天才給《數學年鑑》投稿的論文的標題。
“隨機聚類模型和波茨模型的相變?你怎麼又突然研究統計力學去了?”聽周明說出他論文的標題後,李明智一臉的不解,他雖然不是專門研究隨機聚類模型和波茨模型的,但周明一說出這兩個名字他就知道這兩者都是統計力學方面的模型。
“我這篇論文其實是為了後面要寫的一篇人工智慧方面的論文,這一點沒辦法像之前那樣在論文裡濃縮一下就說出結論,必須要寫一篇論文詳細闡述其中的內容才行。”周明也沒絲毫的隱瞞,倒是將自己寫這篇論文的目的都告訴了李明智。
“為了寫一篇人工智慧的論文?”以一種疑問句的語氣說出這句話的倒不是李明智,而是電子工程與資訊學系的李文。
今天和周明的交流中,李文從周明這裡收穫頗豐,一聽周明說他正準備寫一篇人工智慧論文,這也是周明的第二篇人工智慧論文,這讓李文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同樣對周明剛剛所說的那篇人工智慧論文感興趣的,還有同為電子工程與資訊學系的陳雲。
“周教授能方便說一下這篇論文大致是研究人工智慧什麼方向的嗎?只需要說研究方向就行,一些不方便透露的就別說了。”李雲也一臉好奇的對周明問道。
“其實這倒也沒什麼不方便透露的,我給這篇人工智慧論文準備的題目是【關於人工智慧的數學研究】,內容也就是這標題的名字,是一些關於數學方面的知識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周明解釋道。
一聽周明說出他準備給他第二篇人工智慧論文寫的標題,在場的眾人便知道他為什麼會說他前幾天寫的那篇數學論文,是為了寫這篇人工智慧的論文了。
關於周明的這篇人工智慧論文,電子工程與資訊學系的兩位教授倒也不好就這個話題再說什麼。
反倒是數學系的幾位教授們,都又和周明聊起了他剛說的那篇數學論文,反正周明都已經投稿出去了,周明現在說出來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
這一頓飯的交流,讓周明和這幾位教授也拉近了關係,也讓他們感覺到周明的天才之處。
其實,要說天才,這幾位教授們也不是沒見過天才,畢竟誕生於1977年的科大少年班在整個華國那可都是很出名的,就是現在,科大的少年班可都還在招收學生呢。
大學少年班是什麼?就是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因為成績優異而提前接受大學教育的青少年的大學裡特殊的班級。
從科大少年班誕生開始截至2014年12月,這幾十年來科大少年班一共也就招收了2412人,畢業1879人。
這樣十萬裡挑一甚至是百萬裡挑一的,不就是天才嗎?
可是在與周明接觸的這幾位教授看來,這些天才再怎麼天才也比不上週明天才,不管是從對所研究專業瞭解的深度,還是所學知識的廣度,沒有哪位天才少年能在周明這個年齡超過周明。
而且,就周明今天與他們的交流來看,這還只是在數學和人工智慧的學識,以及對其專業發展前景的獨特眼光。
周明本身的生物學專業可是還沒表現出來呢,這也是因為在場的教授裡只有數學科學學院和資訊科技科學學院的,沒有生命科學學院的,周明就是想表現都沒發表現。
畢竟周明的另一個身份是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生,這要是生科院的教授們來和周明稱兄道弟的,那也說不過去,他們也拉不下這個臉。
飯後,周明坐上他們的車準備回學校,在上了車之後,周明又對陳文和陳雲這兩位電子工程與資訊學系的教授們說道:“兩位教授,我們公司最近有一項比較有趣的人工智慧專案,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興趣參與?”
一聽周明所說的話,在場的眾人又來了興趣,陳文和陳雲都對周明所說的人工智慧專案更感興趣,而其他人感興趣的點也不一樣。
“你們公司?你是公司的股東,還是員工?”王文從周明的話裡聽出了一些東西,有些好奇地問,不過他的觀點更傾向於周明是公司的員工,就算是股東肯定也是一個小股東。
“你還不知道啊?你別看他年紀小,現在可都是公司老闆了。”一旁的周王見王文竟然還不知道周明開公司的事情,便不等周明開口提前替周明解釋道。
見王文還是一臉不解的模樣,周王便又更加詳細地對他說道:“之前周教授的事情在網上被炒得火熱的時候,不就有人說了這件事嗎?他和金陵工業大學的一位教授,還有另外一位同樣開生物公司的老闆一起開了一家名為【未來科技】的公司。”
聽周王這麼一說,王文這才點了點頭,一臉原來如此的表情。
在周王替王文解除了疑惑之後,陳文也向周明提出了他的疑問。
“你說的人工智慧專案是什麼專案?”陳文對周明詢問道。
“這個專案的名稱是【人工智慧準確預測蛋白質結構】。”周明說出了這個專案的名稱,正是之前他和伊華清說過專案,只是其他兩個專案都已經開始了,這個專案因為之前那些天都寫論文去了,周明連資料都還沒開始寫呢。
一聽周明說出這個專案的名稱,在場的眾人都是一臉的驚訝,畢竟他們對於預測蛋白質結構這一點的難度也都是知道一些的。
自從1969年第一篇journal &nolecular biology論文用比較建模方法預測蛋白質結構到現在,這幾十年來預測蛋白質結構並沒有獲得什麼真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