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北有點發懵,這並非書本上的知識,也從未與夫子對坐時討論過此事。見夫子表情嚴肅認真,便仔細思忖起來。半晌,恭敬回答:“正如夫子所言之序。”

老夫子點頭。

又接著問:“若生命不在,何以保前者安然無恙?”

林震北這次回答倒是毫無停頓:“我林震北不願苟活一世。”言下之意,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老夫子未表任何態度,只是示意林震北先行迴避,想與徐清沐單獨聊聊。林震北行禮告退,在院內等候。

徐清沐發現梁老夫子的眼裡,驀然出現些光亮,不易察覺。

老夫子正對徐清沐,緩緩說道:“你如何看待林震北的答案。”

徐清沐如實回答:“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老人嘆氣:“若所救之道不能行當如何?”

“那就起而行之。”

一瞬間浩然之氣瀰漫,充塞天地,至大至剛。

老夫子起身,以學生之禮,雙手長揖。正對徐清沐:“梁皓,替天下門生,謝過徐山長。”

等從私塾回來,已是午飯後。

梁皓老夫子送了一本名為《繁露詞句》的書給徐清沐,和徐清沐聊了很多關於自己的事情。隨後老夫子說要去處理一些早就看不慣的人和事。老夫子還說,仁義、道德、禮數多了反而禁錮了人的本心,使得自己做事畏手畏腳。當然“不逾矩”確實讓世道規矩了很多,但對於向來就不守規矩的人,如果再“不逾矩”,那就是對這個世道的不公平了。

老夫子這輩子都在恪守規矩。即便看著這個世道崩壞,三綱五常淪落,君臣倒逆,他也沒有踏出房門半步。如今,徐清沐一句“起而行之”,讓老夫子堅定了信念。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老夫子告訴徐清沐。筆和劍都能讓世人聽一聽道理,而劍,是那些不能安靜的人能夠安靜下來聽聽道理的關鍵。徐清沐不懂,江湖上的事,沒喝過酒的少年覺得好遠。

林震北則覺得讀書人的世界真麻煩,提筆怎可當做武器?古之有大聖賢者,也不見得有一位提筆殺人先例,遠不如用劍來的快意恩仇。你不聽?那我就一劍刺過去,打到你聽為止。

所以林震北不喜歡讀書。

可依稀記得自己原來是看書的,大抵是記錯了。

路過算命攤子時,那白麵道士被一群鶯鶯燕燕環繞個水洩不通。徐清沐心想,這十文錢,算是打水漂了。可那小道士突然從人群中探出個腦袋,說了啥不清楚,倒是扔出了個物件。

一個懸著紅色繩子的頭簪,晶瑩剔透。模糊不清的聲音再次傳來:“戴在身上,可擋一災。”

林姓少年隨手扔給徐清沐:“讀書人和簪子才是絕配。”

少年接過玉簪,玉質手感簪子上刻著篆體小字:

“君子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