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4章 立春、錢家村、周家村(第2/4頁)
章節報錯
待衙役接過犁頭後,賈芸來到田埂上,自有人提來熱水和毛巾讓他洗臉擦汗。
洗漱罷了,賈芸讓賈茗去將還在幹活的荊魯士和邱農等人叫來。
荊魯士和邱農等人聽到賈茗的呼喚,頓時都鬆了口氣,相互看了看對方,不由搖頭苦笑。
以往知縣帶頭,最多揮幾鞭子意思一下就得了。
今年他們卻非常不幸,碰到個幹農活是把好手的知縣,硬是讓他們也跟著出了一身汗。
賈芸卻不知道眾人的無奈,他揹著手,緩步來到鄉間小路上,遠遠眺望前方的村子。
待眾人洗漱後過來,賈芸指著村子,問荊魯士道:“荊主簿可知那個村子叫什麼?”
荊魯士拱手回道:“回縣尊大人,前方的村子叫錢家村,村裡盛產蜂蜜和楊梅,遠近聞名。”
“錢家村……”賈芸輕喃一聲,又問:“這個村子冠以錢姓,可跟錢有志錢公有什麼關係?”
“確實有一些關係,錢家村大部分村民都姓錢,且是錢家旁支,只是聽說跟錢家主脈分得太久,雖然同居一個縣,平時卻少有往來了。”荊魯士沉吟回道。
賈芸輕輕頷首,提議道:“諸位可願隨本官去錢家村看看?”
眾人齊聲回答說願意,開玩笑,知縣要去村裡,他們誰敢說不願意的?
賈芸滿意的點點頭,帶頭步行往村子裡走去。
小路蜿蜒,田間的野草冒著嫩牙,昭示著春天來臨了。
錢家村依山而建,村裡有許多的楊梅樹,四五十戶民居錯落有致,散佈在一個小湖周圍,湖水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還在田間參加春耕儀式的村民,發現賈芸他們的去向,頓時跑到里正和村正那裡彙報了訊息。
里正略一沉吟,就勸說村民繼續春耕儀式,他則請示甲長,匯合村裡的耆老等人,一同前往錢家村。
朝廷利用老人管理鄉政,由來已久。
耆老是地方上有名望、年高有德的老人(這裡是指年紀大的男子)。
利用他們在鄉村的威望和經驗來輔助知縣治理鄉政,也是對代表皇權知縣的權力補充。
這裡要說的是,被朝廷指派的老人有皇權賦予他們可以直接面聖的特權。
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其主要任務還是協助知縣做好本地俗事的處理,能不驚動知縣是最好的。
為什麼呢?
因為交通、通訊、政府部門內部架構等原因,知縣雖然代表皇權,但其精力有限,根本做不到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故而,許多民事糾紛,如:田地、房產、婚姻、打架鬥毆、債務、偷盜、私宰耕牛、損壞農具莊稼等等。
在宗族盤根錯雜的鄉村,一般都由這些老人出面協調解決。
當然,並不是說民事糾紛的官司就不能在縣衙大堂上去打。
除非遇到民事糾紛鬧大了,或出了人命,或有暴亂的跡象,或者當事人對“老人”處理的結果不服,想要上訴的。
才會擊鼓壘堂,由知縣出面審理斷決。
賈芸見里正等人過來,讓他們上前說話。
賈芸先問村正道:“聽說錢家村盛產蜂蜜和楊梅,每年產量大致多少,怎麼賣出去的?”
村正拱手回道:“回大人話,咱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養蜂,每年能產萬斤蜂蜜。”
“楊梅產量不定,年歲好的時候,最多可收穫三四萬斤,如果遇到極大暴雨、冰雹等惡劣天氣,顆粒不收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至於怎麼賣出去嘛,蜂蜜倒是好賣,每年都有販子前來收購,供不應求。”
“倒是楊梅,因儲存不易,每年收穫之後,除了背運到城內賣一些外,大部分都製成了楊梅酒、楊梅果脯、楊梅果醬和蜂蜜楊梅。”
賈芸聞言,暗暗嘆了口氣。
如果不知情的人聽到錢家村每年的收穫,一定會以為他們肯定會比較富裕。
但實際上,他們每年從這上面也掙不了太多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