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求學在盧師門下,若無老師,焉能有劉備今日。”

劉備說的倒是實話,眾多涿郡豪族,託關係將族裡子弟,送進盧植門下,雖然同窗不少,他求學時也沒有引得注目。

在學子中脫穎而出。

但能結識公孫瓚,也算收穫頗豐。

“遣軍吏入堂監管,平日少年們,學字習武,空閒時幫百姓務農勞作。”

劉備看了眼牽招,又複道。

而牽招神色複雜,本能的直覺有些不對,可又說不出二三來。

見劉備拿名著海內,士之楷模的盧植,出來做藉口,更說服無力。

盧植的名聲太大了。

劉備身為門下弟子,做事效仿老師,別說豪強,就算士族,也挑不出什麼過錯。

牽招只好應允“喏!”

劉備搖搖頭,暗地裡嘆息。

讀書識字的壟斷權,掌握在士族與豪族手中,沒有他們同意,根本就教不了。

除非劉備願意,一個個手把手親自去教黔首百姓識字。

西漢開始,為了國家選才,孝武皇帝置設了,不少的官學,讓人去學習律法。

學成後,可為小吏,算得上吃國家飯。

可是入學標準,必須是豪族子弟、吏屬子孫,至於百姓。

不在規則之內。

禮不下庶人,不是單說怠慢百姓,而是禮與百姓無關。

庶人百姓,只需服役繳納賦稅,然後活著就可以。

至於享受優待,那是更高一級的“士”才有的待遇。

從那時到現在,規則律法,從未改變啊!

觀念自然,也同樣未變。

劉備笑了笑,輕撫牽招後背,知道他其實擔心自己,犯天下之不韙。

被人猜到用心不良,欲絕人根基。

把好不容易得來的名聲,搞得蜚言奇臭。

遠的不提,眼前董卓就是這般身敗名裂的。

以為軍權在握,想拋開袁氏故主,自己做權臣,掌控朝廷,結果被天下士族拋棄。

諸侯聯軍起兵討伐。

雒陽待不住,只能灰溜溜的跑回,靠近涼州的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