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2頁)
章節報錯
待匈奴人告退後,劉備收回落在呼廚泉身上的目光。
不由搖頭輕笑,收服匈奴這種有官職建制的部落,遠比整合西北的羌胡要輕鬆,只要將他們上層分離出來,就好辦多了。
劉備思索想道:“待雍涼兩州平定,各地初步恢復民生後,看來是不可避免要去幷州晉陽待段時間,好好捋一捋匈奴各部落的心思。”
徹底收服匈奴這樣的大事,必須他要去親自走一遭,瞭解清楚情況才能讓官吏對症下藥的去治理。
不然光看各郡太守與縣令遞上來的奏表,而制定對匈奴的蠶食策略,那便會產生極大偏差,搞不好還會功虧一簣。
劉備望向竹宮裡,那副龐大的輿圖,大漢各州與周邊的蠻夷戎狄,都絹刻在其中。
如今最重要就是恢復天下各州郡的農業,待河西四郡平定後,便要暫時停住征討的步伐。
這兩三年間,討滅諸侯實在太快,不僅合格的官吏空缺嚴重,中原與淮南還需要徐州輸血,冀州也需要青州給予糧草。
舍此外,朝廷又調集荊州、兗州、益州之穀米和農具,重造司隸七郡。
除了早已經磨刀霍霍的江東四郡,若幽、並、雍、涼、交再度掀起叛亂,他就騰不出手臂去按了。
不是朝廷徵召不了軍隊,而是沒有多餘的糧草與軍械再供養給士卒了。
此刻的天下,就如同當年黃巾作亂後的青州六郡,哀鴻遍野,滿地狼藉。
需要他劉玄德花費精力去收拾三年五載,各州耕地稍微好轉,黔首百姓有了餘糧。
才能放心出兵滅了三郡烏桓與“舊友”公孫度。
“治大國如烹小鮮,要掌握好火候,火大則焚燒萬民,火弱則恢復效果甚慢,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啊!”
劉備心中感慨萬千。
什麼開墾江南耕地,派兵駐守西域,至少需要各地初步恢復,百姓有三年糧食儲存,才能正式動手。
否則當年的始皇帝就是前車之鑑,修天下馳道北御匈奴,南征百越,修建靈渠、長城、始皇陵,完全不給天下百姓歇息的機會。
不然何至於二世元年七月,一把大火從大澤鄉點燃,須臾之間燒完了嬴政的萬世夢。
劉備想到這兒,轉身問郭嘉道:“奉孝,汝南、九江、廬江各縣的水車與農具打造的怎麼樣了?”
“大豆與其他種植物替換耕種之事,必須要讓農吏與農學僮透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告知百姓。”
“而且每地的土壤、水利情況皆有不同,不能按照其他州郡的情況一併施行,立即撰寫文書告知三地太守,此刻當務之急不是威懾江東度田,而是儘快準備來年的春耕雜事。”
“許多情況需要太守與縣令親自前去調查,治農事也該有治軍一樣的謹慎。”
“萬事不可照搬,最好能瞭解情況,再因地制宜,否則一旦出現谷粟顆粒無收,百姓餓莩遍野,朕必會追責各地縣令與太守的責任。”
“亦包括功曹、主簿、督郵、主記等人。”
“到時罷官廢爵,可別怪備不講情面,沒提前有言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