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董大炮(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儁的臉色已經成了豬肝色,現在的主流就是要符合課本上的價值觀,明星只要面對鏡頭就需要時刻的繃著。
營造出一種努力向上,不食人間煙火的表演氣息。
但是現在的觀眾就是吃這套,看到明星在臺上撒幾滴眼淚,彷彿就能共情一般。
殊不知人家就是在演戲,哪有什麼真情流露,全都是套路。
而這種情況下,朱儁可以說是遊刃有餘,往往可以挖掘一下明星背後的故事。
但今天他吃癟了,以往的招數統統無效,眼前這三個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董熹的“莽”、王寶強的“傻”、段奕紅的“呆”,完全破解了朱儁的三把斧!
觀眾首次接觸到這種接地氣的明星,反而覺得很新鮮。
別的不說董熹給很多國人的印象,都是嚴肅、堅強以及勵志。
但今天,這傢伙嘮嘮叨叨,和王寶強兩人的互動,就好似鄰居家的大哥一樣,讓觀眾覺得不由自主的跟隨著他的節奏。
“你往沙發哪邊挪一下!”
“我不要,那樣鏡頭就拍不到我了!”
“很厲害嘛,還知道鏡頭朝那個方向。”
舞臺上,董熹又和王寶強“吵”了起來,觀眾看的有趣,朱儁看的肝疼。
他決定最後一搏!
“董導,感覺你以前也沒少遭罪,聽說拍第一部電影的時候,還是四處奔波去拉投資,現在拍電影不用這麼辛苦吧?”
熟悉朱儁的觀眾都明白,接下來就是憶苦思甜的環節,董熹識相的賣賣慘,也好為電影打打廣告。
可惜,董熹不怎麼識相。
只見他戰術後仰,將身子靠在沙發上,誇誇其談:“拍《人在囧途》這種都市喜劇,其實是最輕鬆的,沒什麼壓力自然就不辛苦。”
眼看董熹不上道,朱儁有些急了:“不是吧,我聽馮導說拍這種喜劇壓力很大,擔心收不回成本!”
董熹直接罵道:“放屁!我就這麼直接說,現在國內能夠拍電影賺錢的導演不多,但是馮曉剛絕對算是其中一個。”
“雖然他票房不如我,長得也不如我。”董熹開玩笑,觀眾哈哈笑。
“但他的壓力也不會有多大,我說點現在拍電影的內幕。”
聽到這話,現場的觀眾都豎起耳朵就連朱儁都不例外,還是那句話:八卦是刻在骨子裡的基因。
“電影的成本分為製作成本、演員片酬、宣發成本這三個大類別,其中像《人在囧途》、《大腕》這種都市輕喜劇,所需要的成本多是集中在片酬和宣發上,製作成本並不高。”
“《人在囧途》的製作成本是500萬,演員片酬是800萬,宣發成本在1000萬左右。”
“加在一起的總成本為2300萬,而《人在囧途》廣告植入的的費用超過1000萬元,電影還沒上映我們就回本接近一半。”
董熹說完看著朱儁問道:“你覺得屌不屌?”
“蛤?”朱儁摸頭。
“其實還可以更屌,這1000萬的廣告植入是我們精挑細選的,可以無縫插入劇情,不讓觀眾感到彆扭。”
董熹繼續說道:“如果我願意,甚至可以用廣告植入來抹平電影的成本,前段時間我看報紙,某個馮姓導演的賀歲片竟然一口氣植入了30多個廣告,他們的發言人還沾沾自喜的認為,這是馮姓導演影響力的體現。”
“我不希望,觀眾花著電影票的錢還要在影院裡看廣告,這是不道德的行為!”
董熹的突然開炮,讓朱儁的表情有些尷尬,他看向臺下的導演,用眼神示意需不需要喊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