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熹一行人來到洛杉磯已經是5.8號了,距離《憤怒的公牛》全美公映還不到一週的時間。

雖然前期已經開始宣傳影片,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主要是觀眾對董熹並不感興趣,此時程龍和李蓮傑也剛剛完成好萊塢的處子秀不久,還處於讓觀眾感到新鮮的階段。

簡單來說就是,市場關於亞裔功夫明星的空間,已經有些飽和。

所以董熹才會同意哥倫比亞的宣傳手段,是他不愛惜羽毛嗎?

形勢所逼而已。

現在,他就是過來詢問關於下階段宣傳對手的選擇情況。

不愧是老牌公司,雖然只有短短一天時間,他們就聯絡了多位搏擊高手。

“怎麼,全是些老弱病殘?”不過,董熹看到候選名單後十分的不滿意。

哥倫比亞為他選擇的對手大多是拳擊運動員,這也很好理解。

在美國這個拳王數量最多的國度,拳擊就是普及最廣的搏擊運動。

但是董熹不滿的是,對手裡大多都是臨近退役的拳手,或者無名小卒。

唯一一個現役拳王,還是個羽量級的選手,體重只有董熹的一半,名氣也是一般。

“呵呵,這個處於生涯巔峰的拳王是不可能參加這種比賽的。”哥倫比亞的負責人苦笑一聲,耐心的解釋道。

“確實是這個道理。”董熹一想也就明白了,職業拳王的一年的比賽場次有限,幾乎不可能浪費在這種業餘的地方。

“那麼,邁克爾·泰森怎麼樣?”董熹思考了一下問道。

說起國內最知名的兩個拳王,估計一個是阿里一個就是泰森了。

不過阿里現在不說年齡怎樣,就他那帕金森纏身,走道都費勁別說打拳了。

所以只剩下泰森,雖然對方已不在巔峰,但是實力和名氣擺在那裡。

特別是幾年前的“咬耳朵”事件,更是讓他家喻戶曉!

“泰森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負責人點點頭。

確實不管是塊頭、名氣還是實力,泰森看起來都是合適的人選。

“不過,泰森的出場費過於高昂,大概500萬美金左右……”

剩下的話他沒有明說,但是董熹還是聽明白其中的含義。

《憤怒的公牛》在全美的票房收益,能分到哥倫比亞手裡也許還達不到500萬美金。

董熹有些煩躁的搖了搖頭,將一堆資料放下:“你推薦誰?”

“這個人怎麼樣?”負責人顯然早有準備,將一張資料抽出來遞給董熹。

“這貨只是中量級?”董熹有些嫌棄的撇了撇嘴,似乎覺得有些不抗揍。

負責人無奈的吼道:“這可是石拳羅伯特·杜蘭,史上最偉大的10位中量級拳王,出生於1951年……”

“等會兒!”董熹直接打斷了歇斯底里的負責人,有些無奈的說道:“1951年?你讓我我和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打拳?”

“打死了,你負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