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造型有點酷啊!」在老湯盯著大銀幕思索的時候,旁邊的小藍直接小聲讚歎。

撇了一眼這個比自己小一輪多的年輕女孩,老湯的大腦開始飛速轉動。

每個年代對「酷」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在老湯青少年時期,還沒有接觸外界太多的光怪陸離,樣板戲對他而言,依舊挺酷。

男孩子那個沒有偷偷模彷電影裡,那些一本正經的正面角色。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好來塢、港臺電影的洗禮,對酷的定義,又變得越來越抽象。

施瓦辛格那樣的終結者很酷,基努裡維斯在《駭客帝國》裡一身黑超,也很酷。

程龍的搞笑功夫很酷,李蓮傑的飄逸功夫同樣很酷。

就算拿著西瓜刀斬人的古惑仔,在某些人眼裡同樣酷的不行。

唯獨主旋律片的那種「高大全」主角,從這個賽道里漸漸消失。

不要小看這個酷,只有讓觀眾感覺酷,才會有腎上腺飆升的感覺,才能讓觀眾產生繼續看下去的興趣。

一味的嚴肅說教,只會讓現在的年輕人,感覺隔閡,自然就不會有市場。

「姜聞是真大膽啊!」看著造型奇特的各色土匪,老湯晃晃腦袋。

他雖然也玩梗,但不會真的相信這部電影,是董熹借姜聞之手拍出來的。

主導的人肯定還是姜聞,董熹也就是幫著提提意見,出出主意。

原因也很簡單,就董熹這兩年的行程,不可能抽出太多時間給《智取威虎山》。

「反派這麼出彩,那麼主角又該如何應對?」被電影開頭驚豔到的老湯,又有些擔憂起來。

如此這般的開頭,如果主角拉胯,或者說太過於稀疏平常,那麼形成主弱配強的局面,更是無法言喻。

很顯然,老湯的顧慮有些多餘,且不說姜聞不會塑造這麼一個主角,就是主演段奕紅,也不會在演技上失色。

從他一登場,就將觀眾從配角的目光,牢牢吸引到自己身上,影帝的實力展露無遺。

並不是說段奕紅出場後,其他演員就暗然失色,恰恰相反,在出色的化學反應中,所有人的演技都處於線上狀態。

演技沒問題,不會讓觀眾出戏,所以老湯就開始專注於劇情。

《智取威虎山》是翻拍,原著劇情不說是家喻戶曉,那也是婦孺皆知。

老湯身為影評人,肯定是事先做好功課,將老版本的《林海雪原》反覆看了幾遍,為的就是在看這版的時候,可以快速做對比。

為了更加徹底分析主題,他還去翻看了原著,這一查不要緊,讓他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

《智取威虎山》取材於1957年出版的長篇《林海雪原》的「打虎上山」片段,1958年由魔都京劇院集體改編演出。

其前後共經歷6個版本,根據時代的不同需要,很多細節都有所變化,尤其是人物的設定上,更是值得揣摩。

拿一點紅白茹來舉例。

在1958年版,白茹被戲稱為「小白鴿」,應老鄉要求為大家寫春聯,其間又與戰士們鬥嘴。高波與李勇奇趁空去打野雞,軍民間的日常生活氣息相當濃郁。

可別小看這種情節,不但能快速的將配角的人設立起來,還能緩和緊張的氣氛,最重要的是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螢幕裡不再是冰冷冷的故事,而是有血有肉,彷彿真實存在於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