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突然響起一陣鬨笑聲,似乎沒料到董熹會這麼粗俗。

“這種評論粗俗嗎?”

“換位思考一下,當你花錢去電影院,滿心期待的準備度過1個半小時,然後就碰到一部十足的爛片。”

“相信我,你會罵的比他還狠!”

董熹扯了扯領帶,透了口氣後,繼續說道:“相反,如果是一部好電影,讓觀眾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間,那麼觀眾也不會吝嗇誇獎。”

“所以,茄子網存在的最大意義,並不是給觀眾一個發洩的渠道,而是給優秀的電影,一個免費的宣傳平臺。”

說到這裡,董熹嘆了口氣,彷彿是自己的良苦用心,沒被人所理解而難過。

“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宣傳成為電影最棒的武器,而不是寄希望於宣傳,讓爛片有翻身的機會。”

“因為假的永遠都是假,與其在歪門邪道上下功夫,不如踏踏實實的去釀一壺好酒。”

“而不是釀半壺醋,就忍不住出去叫賣,一個人這麼幹砸的是自己的招牌,而一群人這麼幹,砸的是華語電影的未來!”

臺下的有人如坐針氈,彷彿說的就是自己,但也有人左顧右盼,並沒有當回事。

董熹並沒有繼續噴下去,他的話仔細想來,是有些前後矛盾的。

但正因為如此,在打了幾棍子後,他準備給些甜棗,堵住所有人的嘴。

“釀出好酒,如何銷售?”

“熹子影視,願意助力諸君,每年拿出1億元現金補貼票價,為優秀電影保駕護航。”

此話一出,全場一片譁然,“票補”這個詞語,大家並不陌生。

去年,《驚濤駭浪1998》上映後期票房逐步疲軟,眼瞅著無法打破大船的記錄,熹子影視聯手辣椒票務網,直接推出“票補”這一大殺器。

原本2、30的票價,只需要9.9甚至更低,讓很多沒進入電影院的觀眾,人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

而驚濤駭浪也趁此機會,掀翻大船,問鼎內地票房榜的冠軍。

當時雖然頗有微詞,但大家還是眼熱的不行不行,畢竟票房賺得錢,導演和演員分不到,但高票房帶來的名聲,那可是實打實的。

但羨慕歸羨慕,現階段可真沒誰敢去模彷,那可是真金白銀的燒錢。

“1億?”

“去年全國總票房才十幾億,董熹這相當於要拿10%的票房去賺吆喝?”

“你別管人家賺什麼,娛樂圈有這個實力的,也就他了。”

1億或許在十幾年後,只是網友嘴裡調侃的“一個小目標”,但在這個年代,無疑是一顆大衛星。

別看熹子影視每年賺得盆滿缽滿,但真正從電影票房獲取的淨利潤,還真有可能沒有一個小目標。

當然,董熹這麼做也不完全是為大家,拿錢去培養觀眾的觀影習慣,對他本身而言也是利大於弊的。

掌控著影視傳媒上、中、下游全產業鏈,華語電影的盤子越大,董熹能夠分的蛋糕就越多,再賺一個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或許在外人眼中,他是“冤大頭”,但董熹自己明白,能用錢解決的事,反而是最簡單的事。

華語電影崛起,僅僅只靠悶著頭拍電影,明顯是不現實的,一切有利於發展的盤外招,都是可以藉助的力量。

所以,他願意做這個“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