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爭議在電影立項的那刻,就已經產生。

網上的留言,在電影上映前,也有不少偏於負面。

「為什麼要改編《西遊記》,熹子影視不是一向標榜不過度榨取IP嗎?」

「喂,不要毀了我的童年啊!」

「不會去看,這種不倫不類的感覺,讓我覺得不舒服。」

對於這些評論,公關部沒有選擇控評,畢竟有爭議才有熱度。

甚至在私底下聯絡一位頗具分量的演員,在關鍵時刻跳反,將電影的熱度推向頂峰。

這些年,公司公關部已經將宣發手段玩出花了,套路更是一層接著一層。

別說普通觀眾跟不上節奏,就連圈內人士也是一頭霧水,搞不清楚緣由。

更有甚者,連當事人也是雲裡霧裡,摸不清公司的想法。

田小鵬如今就是處於這個階段,原本電影完成後,他是蠻有自信的,誰料公司找他談話,讓他放平心態,準備迎接輿論的壓力。

「輿論的壓力?」剛聽到這個訊息時,田小鵬是懵逼的。

但他很快反應過來,這是公司的慣用伎倆,當初《功夫熊貓》上映時,也有一陣抵制活動,說什麼不能用「國寶形象來圈錢」,「阿熹的人設是黑國寶」之類的專家言論。

不得不說,這番爭議成功激起普通觀眾的好奇,願意走進影院去看一部動畫片。

這也是動畫片所面對的窘境,在國內大家還是更願意去電影院看真人電影。

「這次的輿論或許會很大。」負責人在吐露了一個名字後,田小鵬瞬間不淡定了。

「怎麼會是他?」

原來,為了給電影製造更多的話題,宣發團隊制定的計劃,私下找上曾經演過《西遊記》孫悟空的六爺,讓對方出面。

別誤會,不是讓他給電影站臺,而是在媒體上抨擊電影。

聽起來有些奇葩,花錢請人搞自家的電影,但這也正是宣發團隊的高明之處。

常規的宣傳手段,

對《大聖歸來》的作用不大,首先《西遊記》的IP,在國人心中已經爛熟於心,相關的影視作品更是氾濫。

其中不乏經典,但截至目前,並未有那部電影在院線取得成功。

大名鼎鼎的《大話西遊》,當年在票房成績方面,可是賠了個底朝天。

那可有巔峰星爺坐鎮,都無法將觀眾吸引進電影院,更何況是一部動畫片。

或許唯一在票房方面取得成功的《西遊記》IP電影,還要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

上映於1927年的《盤絲洞》,是國內第一部西遊題材的電影。

據說這部片子當年上映後盈利了5萬大洋,而民國時期的1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200500元。

那可真是賺翻了!

其次,《大聖歸來》的定位,並不是給小孩子們看的低齡作品,而是成人童話。

六爺如今在觀

眾心中,那活脫脫就是孫悟空本猴,號召力槓槓的。

但這個號召力也僅限於此,想讓觀眾花錢去電影院,根本不可能。

所以,還不如走「黑」的路線,讓六爺站出來炮轟電影,引發社會層面的討論。

那整部電影的宣傳,就盤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