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句話彷彿是這次校花大賽的主線劇情,比賽進行到中後期,熱度在網際網路上形成滾雪球效應。

而隨著高考結束,大學招生工作開始,所有學校的工作人員突然發現,冥冥之中《全民校花》竟然與招生產生了羈絆。

校花這種原本私底下的話題,被拿到檯面上,變成招生的加分項。

將這訊息彙報給學校後,不少學校當機立斷決定,投入適當資源幫本校女生爭奪名次。

即便是拿不下第一,那也要進入前十,就算進不了前十,那也要比同分段的競爭對手,排名要好看。

高校最值錢的資源,一是歷屆校友人脈,二是在校學生免費勞動力。

這種小事還不至於請校友出面,靠著龐大的在校生就能搞定,畢竟大學裡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

學生們也沒啥牴觸情緒,投個票而已,又不用花錢,頂多佔用點時間,還能增加些課後的談資。

雖然也有點小插曲,比如看到其他學校的校花,實在是比自己學校強太多,在投票就過不了心裡這道坎。

年輕大學生就是這樣,清澈……

這要是換成出了社會的老油條,那是欣賞歸欣賞,該白嫖就白嫖。

在這種氛圍下,《全民校花》前期的熱度尚可,但總覺得似乎缺點什麼。

節目組開會討論後發現,缺的是對抗、是競爭、是針鋒相對!

這種對抗不單是指選手之間,更多的則是粉絲間的火藥味。

選秀節目的一大看點就是pK制度,在被《超女》發揚光大後,基本上所有的選秀節目都加入這一賽制,業內流傳著一句話:有pK就有觀眾,有觀眾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贊助。

pK賽制或許對選手而言,太過殘酷,但卻是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

尤其是粉絲,在選手pK的時候,存在感更強,參與感當然也更好。

但《全民校花》受眾主體為大學生,前期還能還自詡高等教育人才,不屑去做那種互相嘲諷辱罵之事。

所以導致熱度一直不高,遇到這種情況,節目的策劃組早有對策。

別忘了熹子影視當年營銷靠什麼起家,就是網際網路水軍,在那個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熹子影視公關團隊的雛形,就是靠著在網路上吹水,來延伸到現實世界。

雖然現在歷經幾茬兒人員,但祖傳的手藝可沒丟,尤其是在微博這種自家地盤上,那更是如魚得水。

【井甜美則美,但顯得呆板,不如童麗婭有靈氣!】

【姜疏影可真是好樣的,集合了南方校花的縮影:膚白貌美大長腿!】

【不好意思,什麼時候大長腿是南方人的標籤了?】

【我承認童麗婭很美,但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風塵味,完全不似大學生,而井甜更似***……】

【你怎麼敢隨意定義風塵…呃,大學生?】

熱度一般那就找水軍上去拱火,抓住對方的弱勢一頓輸出,吵架如果吵不贏,輸的人自然會去找同學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