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大導演】 【】

更重要的是,《貴族》在宣傳中誤導觀眾,電影海報將周星弛放在C位,但他的戲份還不足1分鐘。

很多因為周星弛走進影院的觀眾,看完電影后紛紛罵娘,如今在網路平臺,《貴族》的評論區已經先後淪陷。

不過只要排片穩定,《貴族》的票房仍舊可以輕鬆突破5000萬。

加上《千里走單騎》的8000萬,《葉問》的準6億,《霍元甲》的2億,《舌尖上的南極》的1億以上,這個賀歲檔整體票房,能夠達到10億以上。

10億,一塊足以令所有人垂涎欲滴的蛋糕!

現如今的賀歲檔已經漸漸成為華語電影的自留地,好萊塢片商雖然眼饞這個檔期,但依舊保持著理智。

好萊塢大片在國內的地位,是很超然的,但同樣也很尷尬。

它們擁有著不少的擁簇,就算是最嘴硬的觀眾,也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

“好萊塢電影就是牛逼~”

牛逼歸牛逼,但好萊塢電影票房在國內依舊有上限,除了剛引進那幾年,也就一部《泰坦尼克號》是出圈爆款。

尤其是近幾年,票房過億的、過2億的、過3億的國產電影層出不窮,但好萊塢電影彷彿撞上了天花板,以“億”為單位的屈指可數。

雖然依舊是屬於第一梯隊,但好萊塢能進國內的電影,基本都是商業大片,拿不到最前面的位置,就是失敗!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受眾群體的原因,說白了,好萊塢電影也是有受眾群體的,指望著他們貢獻票房,只要電影的質量OK,那麼高票房是沒有問題的。

但想要成為出圈成為爆款,則需要吸引除了受眾群體之外的觀眾。

其實這階段貢獻票房的主力,依舊以年輕人為主,不管什麼型別的電影,只要能吸引到年輕人,就成功了一大半。

好萊塢在這方面有先天的優勢,年輕人更加崇尚外面的世界,能接受新鮮的事物。

而電影想要出圈,光吸引年輕人是遠遠不夠的,不常看電影中年人,老年人甚至是小孩子,才是最關鍵的。

而制約這些人走進電影院,去欣賞好萊塢大片的真正原因,其實很簡單,並不是啥接受不了新鮮事物。

而是:刪減+原聲。

刪減沒什麼好說的,政策規定,誰的面子都不好使。

而剩下的原聲,就是好萊塢電影更進一步的阿喀琉斯之踵。

雖然國外電影在進入國內院線,都會有國語配音版本,但配音腔的電影,只有少部分型別沒有違和感,比如:動畫電影。

曾經的國配版本,確實是出過很多經典:“年輕人害怕就會用愛情來逃避現實,否則無法活下去!”

“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應當懲罰那些有罪的人。”

但這些都是上個世紀的老古董,那個時候別說外國電影,就算國產電影都是配音腔,觀眾自然不會覺得違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