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弟,恭喜你入圍柏林電影節。”

“聽說,師兄你的電影也入圍了!”

“哈哈哈~”

《崑崙》試鏡的閒暇之餘,董熹也收到兩條好訊息。

首先是《舌尖上的南極》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其次則是《愛神》同樣也入圍主競賽單元。

“《愛神》是啥?”

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董熹腦海中緩緩浮現出一個問號。

半晌後,他才記起這部由墨鏡王指導,戲裡讓他筋疲力盡,戲外讓他腰痠背痛的電影。

戲外的事,懂得都懂,不提也罷。

但戲裡的事,他算是真的見識了墨鏡王的“磨蹭”。

印象中最深的一場戲,墨鏡王跟董熹說:“等會兒,鞏利一從門外進來,你就動手打她!”

因為劇本里沒有這段,董熹很詫異的問道:“我為什麼要打她?”

本來他還以為墨鏡王會給他講講戲,但對方直接擺爛:“你自己決定為什麼要打,你們演員應該有這個能力啊!”

那一刻,董熹很確定,他想摘下對方的墨鏡,看看他的眼神是否真誠!

董熹懷疑墨鏡王之所以一直帶著墨鏡,是因為這樣就算被人揍個烏眼青,也看不出來。

董熹並沒有看過《愛神》的成片,但他在電影裡流的汗水做不得假,所以能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內心還是很開心的。

畢竟,柏林電影節,可是他夢起飛的地方。

不過也不全是好訊息,姜聞這貨得得瑟瑟在微博上宣佈:他會擔當這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成員。

一想到對方那洋洋得意的嘴臉,董熹就有些不想去了。

《崑崙》的試鏡很順利,第二輪將移步鎮北堡影視基地,在這裡搭建新的攝影棚,動作捕捉攝影機等裝置,也已經在漂洋過海中。

原本這種裝置,應該安裝在沿海發達地區,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高,但《崑崙》的拍攝週期很長,需要

臨近的位置,是熹子影視與華國航天中心合作,打造的科幻基地,也是影視城的下一個階段的重要節點。

科幻是電影的重工業,必須要下重金去發展,但當下投資十億、二十億去打造電影,是不符合條件的。

所以,發展具有華國特色的科幻電影,以腦洞和有趣吸引觀眾,培養和擴大科幻基礎受眾,創造良好的科幻環境。

另外科幻是重工業,那麼仙俠也算是分支,和西方魔幻一樣,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光拍小成本的電影,無論是喜劇還是其他型別片,可以闖出一番名堂,但那是日韓、泰印走的道路。

對華國而言,完整的電影生態鏈,這才是大國的電影之道。

2006年開始,董熹一直在為《崑崙》忙活,光是一個男主,就選了半個多月。

綜合各方面的條件,最終人選……保密。

實際上對外保密,但基本上不出意外,胡哥會擔當這部大作的男主。

董熹很忙,熹子影視更忙,公司所有的攝影棚都滿了,十幾部影視劇在拍攝,完成後期製作排隊上映的,也有十幾部。

為了防止左手右手互搏的局面,公司對所有作品的上映,有統籌規劃。

電影還好,主要是電視劇的競爭,為了搶到好檔期,那真是掙破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