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品牌效應(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謂的牆外開花牆內香。
另一種則是深耕海外,主動的融入西方主流,直到徹底摒棄自身的風格。
所謂的人往高處走。
這兩條路,其實都不太適合現在的董熹,不光是演員還是大導演,都有上限。
撐死就是個受人尊敬的藝術家。
而董熹想要的東西遠不止此,黑澤明或是李小龍,都非董熹所向往的,他想要成為華語電影真正的大亨!
僅靠自己,或許要很多年才能完成。
沒有時間去等,他不是被虛榮心衝昏頭腦,就是要跟夢工廠死磕。
做為好來塢獨立製片的代表,夢工廠缺少足夠深的發行渠道,更多的時候還需要藉助環球、派拉蒙等盟友的力量。
這對於急需開拓海外市場的熹子影視而言,是無法忽視的缺點。
但開拓海外市場,渠道也許很重要,但夢工廠身上有更值得眼饞的東西。
那就是名氣!
名氣這玩意兒,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有存在的價值。
董熹的名氣,他拍的電影自然不愁賣家,但熹子系的其他作品,在海外還是需要請專業人士公關。
就是因為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外國人不認啊,多費些口舌還賣不上好價。
這就好比市場上賣菜,好來塢已經是金字招牌,是形成規模的大供貨商,品質有保證。
而華語電影則是閒散農戶,偶爾會有精品問世,但整體上給人的印象還是良莠不齊。
正所謂庭院裡跑不出千里馬,花盆裡栽不出萬年松。
想要短時間把華語電影這個盤子做起來,除非董熹是神仙,但單純把熹子系做起來,他還是有信心的。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淺水王八多,但出一隻蛟龍的機率,還是有的。
而董熹欲要化龍,借力,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收購夢工廠,就是化龍最好的機會,正如他收購嘉禾電影,間接的幫熹子影視打入東南亞電影市場一樣。
這次,瞄準的則是歐美市場。
“老韓,你去美國後,儘量高調做事,不需要藏著掖著。”
“老孫,你在國內也一樣,空頭支票隨便開,別怕得罪人!”
三巨頭分別之際,交頭接耳,制定下基本的目標。
“爭取拿下夢工廠,送給大侄女當禮物。”一向嚴肅的韓彬,甚至開起了玩笑。
曾麗生女的事情,有些人需要瞞著,但眼前這兩位則完全不需要。
他們是一起創業的夥伴,除了利益的糾纏外,友誼也佔很重的比例。
“禮物,我更希望是夢工廠動畫。”董熹聞言也笑了笑。
這次夢工廠打包出售,並沒有包括最掙錢的動畫部門,人家也不傻,早一步就將動畫部門單獨剝離出去。
相比於電影部門,夢工廠的動畫部門才是更加適合熹子影視的,經典作品的版權不提,光是儲存的專利和技術,就足以讓熹畫更上一個檔次。
可惜,人家不賣。
“現在不賣,不代表將來也不賣。”孫海平也笑了起來。
在他看來,如今斯皮爾伯格等人,就是拆了東牆補西牆。
可這西牆又能撐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