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集團會議室裡,韓三坪有些煩躁的看著眼前兩幫討價還價的人。

“我覺得10號可以,那時候《諜影重重2》已經上映了一個星期,是時候給《無極》讓路了。”

“就算硬碰硬也沒關係,畢竟不是一個型別的電影。”

“沒必要,沒必要,都是自家投資的電影,何必打擂臺呢,就算給董熹一個面子。”

聽著這群人大言不慚的話,韓三坪強忍著翻白眼的衝動。

同時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疑惑:“怎麼,剛才我們看的不是一個《無極》?”

這部由中影、港資帶頭出資,中日韓三地明星聯合出演的大製作,從立項之初就備受矚目。

還是那句話,天下苦熹久矣。

雖然董熹對華語電影的貢獻有目共睹,但功高震主也是真的。

一方面大家既希望熹子系能繼續振興行業,但又害怕熹子系一家獨大,這種複雜的情緒隱藏在每個人的心底。

如今,詩人登高望遠,振臂高呼:“你們的王回來了!”

於是,一群圈內老炮兒,站臺的站臺,投資的投資,期望著這位爺上演王者歸來。

有些人很難理解當時詩人的地位,覺得已經拍出《英雄》的老謀子,要比他的地位高。

但實際上,《英雄》除了在票房上對的起商業大片的名氣,其他一概都不行。

口碑?

獎項?

詩人只要拿出《霸王別姬》返場,那他就是國際大導演。

還要加上“最知名”三字。

關於《霸王別姬》有這麼一個段子,如果詩人拍完《霸王別姬》就立馬嗝屁了,他將會被封神。

由此可見,《霸王別姬》對於他和華語電影的重要性,畢竟《霸王別姬》身上有太多的唯一。

《霸王別姬》是首部獲得戛納金棕櫚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除了獎項上的牛比閃閃,《霸王別姬》也做到了雅俗共賞。

既有“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的雅,也有“我家門前有兩棵樹,都是棗樹”的俗。

只不過,《霸王別姬》讓詩人一冠封神,這個冠軍的影響力能夠延續幾十年嗎?

這個問題或許暫時沒有答桉,但是《霸王別姬》的光芒確實掩蓋了他的其他作品。

正是被忽略的它們促成了《霸王別姬》的成功,也讓他有了一輩子都可以昂著頭的底氣。

《黃土地》、《孩子王》包括賠到褲衩子都丟了的《荊軻刺秦王》,都各有各的優勢和抱負。

沒錯,曾經的詩人也是肩負文化使命,自比黑澤明的存在。

想要透過他的作品,給世界展示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內,如果一直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他的風評也不至於這麼差,地位也會更高。

但凱子,你路走歪了啊!

韓三坪看著在眾人奉承中得意忘形卻又要裝出一副清高嘴臉的詩人,心中有些無奈又有些可惜。

《無極》雖然是中影牽頭投資,但從一開始韓三坪在聽取董熹意見後,就持有保留意見,不過中影畢竟不是他的一言堂,最終還是決定投資。

如今,到了見證成果的時候,韓三坪和一眾投資代表一同觀看了《無極》的終剪版本。

嗯,怎麼說呢……

反正韓三坪從電影開始到結束,緊皺的眉頭就沒鬆懈過。

演員大牌、鏡頭唯美,構圖寫意、藝術性強,攝影充滿意向、畫面盡顯符號、配樂靈氣十足、剪輯交叉多變……

盡顯大導演的功底。

但問題是,這到底演了個什麼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