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熹在現場看了看幾人的拍攝,不得不說在演技上,幾位女演員都沒啥問題,就連一直被視為“打女”的楊紫穹都表現出色。

一顰一笑,眼波流轉,就連身上的和服都別有一番風情。

如果說這是日本女演員,董熹肯定是保持著純潔的欣賞態度,但一想到眼前這些是華人演員,董熹就覺得不太舒服。

所以,他只是簡單的和幾人打了聲招呼,就選擇離開了劇組。

甚至沒有和鞏皇同諧魚水之歡,共效于飛之願,要知道他可是甚愛制服的,沒道理放過和服版本的鞏皇。

但自從鞏利決定出演《藝伎回憶錄》之後,董熹跟她的關係就有些淡了。

相比於內地的男演員,女演員確實比較容易走出去,從鞏利開始,章子伊、瘦冰、胖冰都走過國際化這條路。

不過依舊是綠葉為主,特別是後期的內地特供版電影,都會塞一、兩個內地演員。

不過具體什麼成分,大家心裡都有數。

什麼叫國際巨猩?

將來認清現實的內地演員,也熄滅了走向國際的想法,主要還是在國內就能夠賺得盆滿缽滿,沒必要出去拼搏。

但現階段的演員,還是有走出去的願望。

相比於演員,國內的影視公司就慢了一步,不管是輿論還是民意,都是想著怎麼抵抗好萊塢。

而沒有人講,如何走出去!

導演、演員或許還有這方面的想法,但影視公司壓根兒不敢想。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對自己的影視作品沒信心。

這方面熹子影視就一直做的很好,不同於張一謀的孤軍奮戰,熹子影視靠的是集團軍衝刺,電視劇、電影兩開花。

近些年在日韓、港臺、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已經站穩腳跟。

不但輸出作品,還和當地的資本深入合作,從董熹明年的電影開始,就會往裡面塞海外的演員。

這以往都是港臺或者好萊塢電影的手段,借我們的自然景觀、名勝古蹟或者演員,製片單位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掛個名,然後美名其曰:合拍片。

現在董熹把這種思路,延伸到日韓和東南亞市場,用更低的成本來和好萊塢搶佔市場。

想要走出去,商業電影和藝術片是兩把劍,董熹算是看明白了,想要拿奧斯卡可比歐洲三大賞難多了。

所以,他今年投資了《斷臂山》,為的就是衝擊奧斯卡,賺不賺錢無所謂,把名氣給打出去。

熹子影視現在已經放棄繼續開拓北美的院線發行渠道。

因為好萊塢的大片商已經注意到熹子影視,不可能再給董熹做大的機會。

除非有啥金融危機之類的機遇,否則熹子影視目前掌握的院線發行渠道,已經是極限了。

所以董熹在上半年,收購整合了幾家音像商,把音像製品的發行渠道給做起來。

音像渠道簡單理解就是碟片、錄影帶,將來也可以擴充套件成流媒體渠道。

以後熹子影視出品的電影,就算走不了院線渠道,也可以走音像渠道。

說的直白點就是,熹子影視在海外的策略,完全可以走奈飛(flix)的路。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即便無法成為奈飛,也不要成為快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