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洪災,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會議室裡,負責講課的老師,配合著電腦ppt檔案向一群演員講述著那年大水滔天。

在影視作品正式開機前,有些講究的劇組會將導演、編劇、演員等主創人員提前聚集起來,對劇本從頭到尾進行梳理。

這就是劇本圍讀。

這種事現在越來越普遍,就算為了宣傳,也能讓觀眾看到劇組認真的一面。

不過在《驚濤駭浪1998》劇組,大家圍坐在一起不是什麼劇本圍讀,而是進行愛國主意教育。

這是董熹提出的要求,在他看來出演主旋律電影的演員,首先要有愛國敬業的精神,才能更好的融入電影。

“各位同學,有什麼問題嗎?”負責講課的老師,向會議室裡的演員們提問。

2004—1998,已經過去6年時光,但當年那場洪水,大家都記憶猶新。

“當年我在東北,一輩子都沒見過那麼大的水!”

“那算啥,我在內陸地區,還以為自己看見海了。”

“我去南方拍戲,被堵在路上好多天。”

“記得那個夏天,一首《為了誰》紅遍全國,我現在都會哼唱幾句。”

“你是誰,為了誰,我的戰友你何時回。你是誰,為了誰,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淚……”

“為了誰……”

會議室裡一群大老爺們突然一起唱起來,把負責講課的老師嚇了一跳。

有些旋律是刻在一代人的dna裡,例如被人詬病的鳳凰傳奇,有幾個人敢說自己不會哼幾句《最炫民族風》?

而這首《為了誰》無疑也是這種旋律,這首歌也會做為《驚濤駭浪1998》的宣傳曲。

從1998年到2004年,6年的時間會讓很多東西被淡忘掉,但有些事情人不應該,至少不能忘記。

《驚濤駭浪1998》熹子影視方面的演員有董熹、潘月明、梁冠樺、王寶強、朱亞聞、孫宏雷,可以說老中青三結合。

劇情走的也是多線敘事,講述在大災難面前,小人物的英雄事蹟。

董熹扮演的是退伍軍人,在電影裡沒有透露名字,卻代表著一類人:無名英雄。

他雖然已經退伍,但卻在國家危難之際,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

而潘月明、王寶強、朱亞聞等人扮演的就是現役軍人,雖然階級背景、教育程度不同,但他們卻有一個相同的身份。

那就是——華國軍人!

哪怕是在電影裡扮演軍人,也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算是演不出軍人的風骨,也要模仿出風姿。

畢竟除了專業演員外,其他群演全是貨真價實的現役軍人,為了這次電影拍攝,軍方調動了上萬人的部隊。

其中很多都是參與過98年抗洪的老兵,當然他們當年也是新兵蛋子。

和軍人搭戲最怕的就是露怯,如果雙方的氣質不相似,就很容易形成割裂感。

所以,在進組拍戲前,主要演員都被要求去健身,不要做面板護理,用最天然的男子氣概去彌補與軍人間的差距。

其中,王寶強和潘月明去年拍《士兵突擊》的時候,已經在軍隊待過幾個月,這方面反而不用擔心。

而孫宏雷和朱亞聞,雖然整體氣質偏硬,但一個演“黑道大哥”聞名,一個演偶像劇逗比,有時候觀眾的固有印象太深刻,也不是啥好事。

原本公司提議,讓《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出演,但被董熹給否決了。

雖然用國民劇的原班人馬出演,是個不錯的噱頭,但很顯然會讓觀眾誤以為這是《士兵突擊》延伸,不自覺地代入“士兵”的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