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熹子正青春(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蜻蜓點水,牆上的日曆翻了又翻,18~20日這個週末宣告結束。
一般大導演都會有怪癖,斯皮爾伯格也不例外,在他每次有新電影上映的開畫週末,就會把自己關在豪宅裡,切斷和外界的一切聯絡。
不接電話、不看簡訊、不翻郵箱也不看電視新聞,不想接觸任何與新片成績有關的資訊。
大家都知道他這個習慣,也不會有人去打擾或者惹怒他。
這次《幸福終點站》的三天也不例外,在週一早上,斯皮爾伯格來到夢工廠的辦公室,等待著最終的結果。
不過在看到公司裡其他人的表情,對於票房斯皮爾伯格已經心中有數,畢竟試映式觀眾的反響就很一般。
“怎麼樣,影片的成績還可以嗎?”
“首日1820萬,三天4500萬。”負責統計票房的工作人員沒有多說什麼,直接報了票房資料。
“1820萬?”向來對公司財務不太關心的斯皮爾伯格,對於票房還是很敏感和專業。
一聽到這個資料,他就皺起了眉頭,這代表著平庸,別說周冠軍甚至拿不到單日冠軍。
這可是全年最熱門的暑期檔,動輒開幕票房3千萬、4千萬的新片大有人在。
工作人員拿著詳細的資料繼續說道:“單日票房和周票房都是第二位,不過觀眾和影評界的反應都很不理想……”
斯皮爾伯格沒有說話,默默的拿過詳細報表,仔細的分析著。
第一位,仍舊是《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上映第二週的小巫師依舊強勢,單日仍舊有接近3000萬票房入賬。
而排名第三位的正是《諜影重重》,上映首日在2000多家影院拿下了1560萬票房,首週末三天更是突破了4000萬。
爛番茄上對董熹扮演的“傑森·伯恩”也是給予高度的評價:90%、85%、80%,一片鮮豔的新鮮番茄。
“這部電影掌控了我們的注意力和我們的敬意。”——《洛杉磯時報》。
“《諜影重重》爆發出與《碟中諜》不相上下的功率和能量。”——《達拉斯早報》
“沒有依賴於任何的高科技道具和花裡胡哨的設定,就喚醒了所有的感覺。”——《紐約時報》。
“你知道嗎,這部電影實際上只關於一件事情:董熹太酷了。這部電影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了他堅韌剛毅的性格和粗獷帥氣的外形。”——《華盛頓郵報》。
媒體似乎一改苛刻的態度,對《諜影重重》大唱讚歌,當然也有反面意見。
“做為原著粉,依舊不能接受亞裔飾演傑森·伯恩。”——《波士頓環球報》。
“看完《諜影重重》再看007,彷彿是在看奧特曼打小怪獸。”——某網友。
其實不管是《碟中諜》還是《諜影重重》,拍攝前的目標只有一個:怎麼與007系列區別開。
007邦德是英國紳士的最終極代表,也是在《哈利波特》出現之前,英國(或者世界)唯一能在商業上跟好萊塢抗衡的系列ip。
可是,自從他在六十年代出現,觀眾對007的人設已經疲憊了,可能是因為大家終於想通了一點:一個人群裡最帥的男人,開著最貴的aston&nartin汽車,穿著最貴的 saville row 西服,說實話,是最不適合當特務的...…
007所有系列都很誇張,但1979年上映的《大破太空城》最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