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戛納和其他電影節最大的區別,只有入圍“導演雙週”單元的電影,是唯一對外公開的單元。

而《壹十三》除了做為開幕影片的特殊緣故,才讓普通觀眾有機會看到。

其他區域以及放映則完全需要證件才能進入,就連同一類的證件,也分為好幾個顏色和檔次,以此區分入場順序。

這顏色的差異,決定你能否進入晚飯後主競賽單元的黃金場次。

《壹十三》連續上映的口碑雖說沒有爆棚,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場刊的得分則是定格在2.9分。

這個評分標準大概如下:

5分:影視佳作

4分:年度佳作

3分:推薦觀看

2分:比較糟糕

1分:難以忍受

所以《壹十三》的場刊得分勉強算是推薦觀看,對此董熹並沒有太在意,這次來戛納的目的並不是拿獎。

雖然這麼想著,但《壹十三》在戛納的造勢並沒有減弱,電影的海報就懸掛在電影宮對面的酒店樓上,是今年最吸引眼球的電影廣告之一,來往的遊客和媒體人一抬頭都能看到。

場刊的封面也被花大價錢拿下,由於場刊是免費發放,且是電影節期間最重要的流動資訊傳播工具,所以這筆錢花出去還是比較值的——確實有很多人會看到。

目的只有一個——影片的曝光量越多越好。

這一系列的行為,也導致韓彬的賣片之路異常的順利,來自四個大洲的36個國家,都已經簽下意向書。

就等看看有沒有驚喜,萬一拿個什麼獎,也能提高下價格。

而國內方面的反饋也不錯,董熹和姜聞都抽出時間接受了六公主的專題採訪。

國內的宣傳也已經緊鑼密佈的開始預熱,檔期初步確定為6月一號。

因為從5月下旬開始,疫情終於進入尾聲,各項生產活動都漸漸恢復,娛樂場所也逐漸已經開放。

《壹十三》做為首批確定檔期的電影,不出意外會獨佔這個檔期。

雖然從疫情開始後,無數的新片積壓,但沒人想和董熹的新電影硬碰硬。

這是董熹這麼多年以來建立的威望,來自與票房不敗神話的威懾力!

而《月球》則會延緩上映,估計會等到“神五上天”,配合著宣傳。

另外《月球》戛納首映會在20日舉行首映,屬於比較晚的日子。

主要是電影忙著製作法語的字幕,才一直拖延著沒有上映。

《月球》的首映比起《壹十三》來說,算是星光比較暗淡,畢竟大部分明星出席完開幕後就會離開,等到頒獎典禮再回來。

不過評審團的成員幾乎悉數到齊,另外給電影角色“嫦娥”擔當配音的張國榮也特意從港島飛過來。

兩人一見面,就是一個大大的擁抱,董熹也說不上是為啥,就是覺得很感動。

彷彿多年未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