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董熹和老謀子的羈絆,大概要從1999年的威尼斯開始,兩人爭奪金獅獎。

然後就是回國在電影市場數度交鋒,直到2000年的賀歲檔,董熹憑藉著《計劃先生》直接把對方的《幸福時光》碾得粉碎。

這麼說吧,當年《計劃先生》的首日票房,比《幸福時光》的總票房都高。

至此以後,董熹邊正式登上國內首席大導演的寶座。

這麼層關係,再加上炒作引起的誤會,兩人的關係應該不太好。

所以當董熹主動和老謀子攀談的時候,在場的其他人可是捏著一把汗,生怕兩人一言不合就幹起來。

就張導那小身板,估計連董熹一巴掌都挨不住。

但實際上,董熹擺低姿態完全一副後輩的樣子,也讓張一謀受寵若驚。

他的《英雄》雖然登頂華語電影首位,打破了董熹創造的記錄,但評價並不好,甚至可以說非常差。

通篇的差評,讓他都有些開始懷疑人生,可就在這之中,董熹卻公開表示電影不錯,推薦觀眾去影院觀看。

這是多大的恩情啊?

反正老謀子瞬間就對董熹的觀感變好,覺得對方懂自己。

實際上董熹是因為鞏利的緣故,才替張一謀說了幾句好話。

進入新年《英雄》票房順利突破兩億元,也讓國產電影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董熹的支援肯定有正面影響,但對票房的影響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這部影片最終的落點估計會在2億5左右。

想要突破三億,除了會炒作外,故事一定要吸引人。

電影本身的劇情有硬傷,觀眾尤其是小城市的觀眾,現階段還是無法理解。

“董導的新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快了、快了。”

面對著眾人的詢問,董熹只能打著哈哈。

《13》的後期一直在趕進度,主要是特效董熹還不是特別滿意,尤其是看過《英雄》後的觀眾,對大片的特效期待值也升高不少。

單獨拼色彩,董熹承認不如攝影師出身的老謀子,所以他決定劍走偏鋒。

讓整部電影呈現出偏黑暗的色彩,讓西北的荒涼野蠻氣息,充斥著熒屏。

這讓難度大大提升,原本計劃三個月完成的後期,也不得不拖到半年以上。

他要拍一部完全不同的史詩大片,和老謀子那種華麗截然不同的風格。

於黑暗之中尋求一絲生機,在鮮血裡綻放一朵朵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