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提前得到訊息,但是等這法例正式頒佈的時候,董熹還是長舒一口氣。

緊接著他就接到了來自港島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一陣渾厚的低音。

“大佬熹,有時間飲茶啊~”

行業改革的就是坐下來開會,董熹做為民營企業家的代表,也出席了不少會議。

他除了關注院線改革外,對電影拍攝本身的限制,也格外在意。

比如合拍片進一步放寬,故事不受地域限制這條,當初拍攝《憤怒的公牛》和《大人物》就是故事內容無法過審,只能安排在港島。

就算這樣還是諸多的限制,可如果把故事安排在泰國、東南亞甚至唐人街,那麼稽核方面也會適當的放寬。

可以搞一些限制級的鏡頭,反派可以更加的無法無天……

畢竟國外人民水深火熱。

法例雖然頒佈,但是實施還是需要時間,正好董熹準備統籌規劃。

收購嘉禾以及其旗下的院線,已經正式進入談判階段,不過業內處於保密狀態。

當然這麼大的動作,肯定需要知會上面一聲,對於熹子影視收購嘉禾,廣電是持支援的態度。

一旦讓熹子完成收購,不但可以穩定他們業內龍頭的地位,嘉禾這麼多年佈局東南亞地區的市場,也會歸順於熹子。

讓國產品牌走出去,對於文化領域同樣的適用,或者說更迫切。

公司的發展收到上面的支援,董熹本人也被大領導重點關懷。

“小董啊,這《英雄》票房眼瞅著要過2億,你不要有任何壓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好多年沒被人喊“小董”,董熹一時間還有些恍惚,但眼前這位可是韓三坪上司的上司,也由不得他炸刺。

只能老老實實的點頭示意:“請領導放心,明年我一定要繼續加油,拍出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電影!”

領導滿意的點點頭離開後,董熹這才鬆了一口氣。

《英雄》的票房勢頭實在是太猛,過兩億眼看就要達成。

這一下子就將國產電影的票房天花板重新整理,領先董熹最高票房的電影五個“馬位”。

而且電影還在熱映,最終在拿下幾千萬票房也沒多大的難度。

雖然比起大船當年接近3.6億票房的成績,《英雄》還差著絕對值。

但看問題不能這麼片面,當年《泰坦尼克號》片長近3個鐘頭,因此票價是按上下集即2部電影計算。

而《英雄》則是按一部電影的票價計算,因此《英雄》仍然算是贏了《泰坦尼克號》。

當然,這話也就聽聽算了。

《英雄》的票房越高,對董熹其實越有利,等到電影下映,觀眾迫切的需要同型別影片的時候,就是《13》粉墨登場之際。

相比於《英雄》各種的槽點,董熹很確信他的電影並沒有這些問題。

而《13》的首款預告片夜已經剪輯完成,準備在年後投入市場預熱。

至於定檔的日期,董熹還在考慮之中,究竟是暑期檔還是選擇之前的弱檔,這是個一個問題。

不過問題不大,反正也沒啥對手,還能有啥人禍不成?

“咳咳~”

此時的董熹不會知道,一股大恐怖正在從粵府北上蔓延,席捲整個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