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前奏曲(第1/2頁)
章節報錯
費穆的經典影片《小城之春》,1995年被評選為中國電影90年曆史上10部經典作品之一,後來2005年被金像獎評為華語影壇百年百大電影第一名。
這是一部絕對經典的電影,哪怕是是上世紀40年代的作品,依舊可以撫慰當代人心。
翻拍這種級別的電影,是需要極大的勇氣,事實證明田壯不愧是“第五代導演”旗幟性人物,比起後來某個豆瓣2.2的985院校編導系導師要強太多。
畢竟電影是藝術,不是學術!
1948年至2002年是一個不小的時間跨度,在這段時間裡,華國電影也呈現出遞進式的發展。
時代跨度導致了兩部《小城之春》出現顯而易見的聲音、色彩、剪輯的差異。
費穆版本的《小城之春》是董熹為數不多看過幾遍的老片,其中女主角的內心獨白,是他最為欣賞的部分。
簡單的幾句獨白臺詞再加上外界環境造成的氤氳傷感氣氛,瞬間奠定了整部影片憂傷、悲涼的情感基礎。
能讓觀眾迅速將情感歸位,以正確的視角與心態看待這一部影片,所謂的共情。
而在新版的《小城之春》中,田壯導演取消了女主角玉紋的內心獨白,更多的透過鏡頭畫面來展現,視角更加客觀。
在董熹看來,這一改變是大膽的。
去掉獨白的新版《小城之春》明顯缺少了一絲惆悵的韻味,但多了更加形象的畫面表達、豐富的人物臺詞、更細緻完備的情節塑造。
簡單講就是給老公戴綠帽子的故事,新版的更加的注重細節,讓觀眾更加的客觀的看待這段三角關係。
這其實跟寫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能看到一個女人就化身泰迪,要慢慢靠攏接近拿下,這才符合現實。
電影並不沉悶,所以董熹看的很入神,他塊頭雖大但偶爾也會有感性的時候。
鞏利坐在他身旁,顯然注意到董熹的情緒變化,很隨著劇情起伏。
這是種很奇妙的感覺,讓她有種重新認識董熹的想法,不再是那個單純的肌肉棒子。
此刻鞏利覺得電影裡的女主角就是自己,和丈夫分居婚姻名存實亡,她很寂寞太寂寞了。
而董熹就如同男主志忱,兩人曾經有過一段緋聞,如今再次相遇。
代入進去後,鞏利原本感覺自己東北老鄉田壯這部戲拍的太直白,沒有太大的意思。
但現在反而符合她的需求,感情的反面是世俗道德的約束,在這一刻兩種力量碰撞、衝突。
感受著身旁董熹強烈的男人氣息,鞏利不自覺地挪動身子,讓自己依偎在他的身上。
輕微的動作讓董熹一愣,他轉頭看向鞏利的表情中充滿著疑惑。
黑暗裡,對上的則是鞏利那雙閃閃發亮的眼睛。
這一刻,鞏利想要找人傾訴,可以是王熹也可以是李熹,總之是個男人就好。
隨著悠揚的旋律響起,電影結束。可以總結為:費穆版的《小城之春》是經典,田壯版的《小城之春》是豐盈。
而董熹是強壯,鞏利是豐滿~
掌聲響起,老外還是喜歡這種在倫理邊緣遊走的故事,田壯版直白的敘事手法反而更加能讓他們看懂。
有時候過於細膩婉轉的劇情,老外表示理解不能,比如《臥虎藏龍》在東西方的評價兩極分化,就是這個原因。
觀眾能接受,就意味著可以賣個好價錢,如果順便拿個獎就更好了。
所以田壯還是對鞏利和董熹很尊重,並沒有擺起前輩的架子。
“這部電影很棒,希望大家都能來看一下。”
“田壯導演在華國屬於旗幟人物,對於故事的描寫有著自己獨特的手法。”
花花轎子人抬人,董熹和鞏利在事後面對記者的採訪,自然是幫忙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