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期才是,這是考驗製片人能力的時候,好在熹子影視在圈內名氣和聲望都還行。

所以不管關係如何,都願意來捧個場,說不定往後還有合作的機會。

這群老戲骨湊在一起,那氣場真不是蓋的,坐在監視器後面的董熹,都明顯收斂了情緒。

更別提獨自一人面對這群貨的靳東,做為在一群美男中得到董熹的欣賞,拿下皇位的男人。

靳東可不單單隻有臉蛋兒,他的演技同樣過關,但是要看跟誰比。

在同齡男演員之中,屬於拔尖的那波人。但要和王鋼之流比較?

那真是自取其辱。

和中堂能把一個角色演成自己的樣子,真不比演猴子那個人差。

靳東和這群人對戲,不被虐成渣都算他厲害。

鏡頭中,靳東身披黃袍端坐於王座之上,此時他剛剛登基,時年十九歲。

面孔雖然稚嫩,但已經有明君之風。

靳東現在還不是後世那個“老幹部”人設,臉蛋兒嫩生生的,演個少年天子不成問題。

而此時,一眾老戲骨扮演的文臣武將位列兩旁,大殿之上寂靜無聲,但是氣氛卻十分的緊張。

一群演員用眼神和動作,就將這幕戲的開頭奠定了基礎。

雖然眼前的每個演員,單獨摘出來都是獨當一面的人物,但是一幕戲畢竟要分清楚主次。

而董熹選擇的“正反雙方辯友”,一方是紅色長袍頗為喜慶的王鋼,而另一方則是綠袍拖地的唐國強。

和中堂對抗臥龍先生,倒也是勢均力敵。

展現出來的鏡頭,在觀眾的眼中首先注意到就是穿著打扮。

靳東的黃袍、王鋼的紅袍以及唐國強的綠袍,可以看做是“紅綠燈”組合。

正所謂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三人的穿著打扮一方面是身份地位的體現,而另一方面則是代表著現在的觀點。

做為剛剛登基的皇帝,對於是否大費周折的派兵支援董熹,有所顧慮。

所以是黃色的衣服。

而代表正方的唐國強,自然是據理力爭的希望朝廷派兵,所以他是綠色的衣服。

飾演反方觀點的王鋼,則是一身危險的紅色。

兩人身後的文臣團體也是紅綠相間,整個的視覺效果十分強烈。

而一言不發的武將團體,則是戎裝素裹,同樣表明自己的態度。

看似是文臣之間的對抗,實際上卻是三方人馬互相制約。

原本這種情況下,皇帝的扮演者真就是個花瓶,戲份會被無限的削弱,只需要負責銜接劇情。

但或許是被激發了鬥志,在壓力下的靳東試著開始搶戲。

他這一搶戲不要緊,瞬間就形成了連鎖反應,從他身邊扮演宦官馮攻開始,有一個算一個。

紛紛給自己加戲。

倒不是說加臺詞,而是從語氣以及動作上入手,要不說是一群老戲骨,明白導演的底線在何處。

在不激怒董熹的情況下,硬生生的將原本的正統辯論,演變成黑色諷刺。

坐在監視器後面的董熹,可以說是目瞪口呆,他以往從沒有遇到過這個陣仗。

一群成名演員間的化學反應實在是妙極了,讓他的思路也豁然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