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明白了,謝謝韓總!”站在房頂的董熹結束通話電話,沒辦法手機在屋子裡沒訊號。

為了搞清楚《馭風少年》的票房是怎麼回事,董熹第一時間打電話給京影的韓廠長。

不,現在應該叫做韓經理!

就在1999年2月份,韓三坪出任了新成立的中影集團的副董事長兼任副總經理。

嗯~大腿更粗了!

至於《馭風少年》的票房,確實不算是注水,頂多就是搭了一波順風車。

原來在四月份因為大船的衝擊,《馭風少年》開始在大城市下架。

那時候董熹就認為票房潛力耗盡了,他本人也去了灣灣開拓新的市場。

但就是這時候,《馭風少年》卻迎來了一個堪稱絕妙的機會。

98年3月份,廣電衙門正式成立。

於是為了秀秀存在感和肌肉,廣電聯合教育部舉行了第一屆青少年推薦影片活動。

就是所謂的中小學校組織看片。(說句題外話,當年學校組織看片真的很沒下限。)

而《馭風少年》因為其影片的核心“知識改變命運”成功的入選名單。

這次活動雖然是半公益性的,但是依舊有票房的收入,大部分地區都是半價看電影,然後政府部門補助一部分。

而偏遠地區則完全免費,當然也不是強求性的活動,而且票房的回饋極度的緩慢。

基本上對於收益的加成很低,但是名聲方面和政績都有顯著的提升。

這一年來,大概有超過千萬學生觀看了電影,票房方面雖然有些波動,但是最後統計為4500多萬,絕對是沒有水分的!

甚至還有些低估了,畢竟很多地區的補助根本就收不上來,甚至票房也會被截留。

這就是潛規則,普通人根本就無力反抗的行業內幕!

所以董熹的收入並沒有增加,但是《馭風少年》的統計票房卻是實打實的增加了。

這也難怪馮曉剛心裡不平衡,他最好的電影《甲方乙方》才不過3000多萬的票房,比《馭風少年》差了不少。

所以,找到機會馮曉剛就開噴了!

當然馮曉剛飄是飄了,他心裡也有數不敢噴票房水分,只能噴董熹的影片一般,甚至嘲諷了他逃到電視劇領域。

“這不是男人的選擇,董熹別看長得壯,但是性格就和個小娘們一樣!”

這是馮曉剛的原話,記者沒有誇大半分。

對於馮曉剛這碼子事,董熹只能先拿筆記下,他這個人優點挺多。

小心眼不知道算不算~

他緊接著聯絡了孫海平,詢問了少包劇組的服化道準備的情況。

在其他人都在過年的時候,孫海平卻忙著籌備劇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