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陶魔子所化太虛真人,以非凡遁速連續趕路三日之久,沿途跨越諸國,見得諸多神魔、道脈,終於在第四日時,出現在了周國境內數得著的雄關“大羅關”附近。

也不去與玄珠分身會面,只是尋了個僻靜處顯出身來。

先眺望了一眼關外,那裡有一座巍峨山脈,延綿不絕,峰插碧空,摩天礙日,其名與關相同,也叫大羅山,乃是搜神界內本有的名山。

原本山中有大量仙神存在,受信民香火祭祀,也發展出了大量神魔靈脩,頗為繁榮。

後來元始宗傳人降臨,一統周國,這道門大宗雖然沒有其餘神魔那般霸道,但只是表面,只是隨意幾回手段,就讓周國境內大量野神絕跡,再無一個信民祭祀,那些個天賦不差的神魔靈脩,也統統轉為了元始門人。

大羅山也是如此,多數野神被滅,只餘一些如“蛇蟲鼠蟻”般難以消滅的不入流仙神精怪藏匿於山中,滅了一剎又生一剎,很快無人理會了。

說起來,此也是搜神界近年來,各處都在發生的變故。

神魔靈脩!

這種陶潛初次降臨入界時,倍感新鮮的修行體系,正在漸漸消弭,或是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這些暫且不多提,再說那三太子。

強則強矣,性情仍似個孩童般,與其父鬧翻後卻並未走遠,正藏身於那大羅山中,戲弄那些深山精怪、邪魔外道,以此取樂。

“見那倒黴孩子前,須準備一番。”

“第一回不可急躁,只助他一助,先結個善緣,扎個釘子再說。”

陶潛一邊說著,一邊驀地探手,竟是自虛空中捏出一根好似活物般,肉眼不可見的“蟲絲”來。

此物,演天蟲之觸鬚也。

因陶潛又得了遼、齊、魏三國地盤,疆域暴漲,演天蟲也因此得了巨大補益,一夜之間又是暴漲,是以得了新的神通偉力。

它這一根蟲絲,紮根何處,便可與該地界的天機融合,可攪亂該地界的些許氣運,矇蔽乃至於編造天機。

“大羅山中,藏有一位搜神界得道的玄妙仙神,名喚【太虛真人】。”

“其信民極少,傳人罕見,但其修大淵元始一脈道果秘法,身具神妙法力,天地所鍾,可洞悉一切天機所在,可解世間一切惑疑。”

“於昨日,雲遊歸來。”

“其修行道場為大羅山中秘境:太虛仙崖回真觀。”

“此境匿於天道,非有緣人入不得。”

這一番胡編亂造的話吐出,陶潛驀地鬆開那蟲絲,任由其無限拉長,生生刺入這地界天道之中,隨著陶魔子口中頌念演天秘咒。

眨眼間,這番話已是由假變真,徹底坐實。

哪怕是道化境的高人來到這裡進行掐算,也絕尋不出一丁點的破綻來。

做好這些,這廝才化作一道不可見的仙光投往大羅山。

……

大羅山脈深處,有一幽谷,谷中有深潭。

此時這谷中極為熱鬧,血腥氣也是無比濃烈,大量道行法力瞧著一般的山精魔怪,邪魔孽靈,野神淫祀等等,前仆後繼湧入谷中,只為了搶奪那深潭之中正在盛開,即將結果的“寶貝”。

那是一朵仙光湧動、神輝湛湛,伴有異香和瑞氣的青蓮仙株,蓮蓬中,一粒粒好似青玉般的蓮子正在散發著無比誘人的氣息。

任何在修行中的生靈,都抵受不住其中的誘惑。

哪怕它們一靠近,就被仙株周遭伴生的“護寶神鋒”切成零碎,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要得到這等仙株,冒著性命危險,自是理所當然。

表面看來,的確如此。

可誰能想到?

這谷中,並無仙株。

有的,只是一個發洩怒火的降魔三太子。

這廝法力、戰力,近乎道化境,原本可在一念之間將這方圓數千裡內所有的修行生靈都斬殺乾淨。

但他偏不,偏要惡趣味的扮作仙株,將那些遏制不住貪念的妖魔勾引過來,再一一殺了。

這般行徑他已持續數日,從大羅關外,一路玩到這大羅山深處,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