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陶潛耳中也適時傳來袁公之言。

每當遇上老一輩的強人,都不需要陶潛主動問,袁公自動便答:

“小子,此行若遇空蟬,你尚可應付。”

“可如果屍毗也在,你便需小心再小心,切莫洩了一絲一毫的根腳。”

“嗯?此羅漢與我師有仇?”

“倒也無仇,只是屍毗此人,一句大麻煩絕不為過。”

“他是魔佛寺最有希望證得劫仙的禿驢之一,他那狀況倒是與多寶頗為相似,兩人都是故意壓制境界,死死卡在極樂圓滿不去證道,一旦被他們成了,用不了多少年歲就可成就劫仙,去域外尋那些邪神耍。”2

“這也是為何尋常道化境輕易不敢招惹多寶、屍毗的緣由,怕死罷了。”

“另外後者還要更麻煩些,多寶喜歡躲在背後算計人,而屍毗則是相反,若被他盯上,他便會死纏著你,用盡各種方法弄死你,真正的神憎鬼厭。”3

“偏生屍毗法力的確高,正面廝殺的話,多寶也未必打得過他。”

“多寶當年把空蟬當做是傻子玩弄,但卻從未坑過屍毗,想來也是怕他去蓬萊海痴纏堵門。”4

三言兩語,陶潛彷彿已見到了一位麻煩的羅漢魔僧。

心生忌憚並打定主意,見了這位絕不招惹。2

他動念時,飛舟已入城中。

剎那,與外界孤寂、空虛完全相反的景緻入目。

滿城燈火,人聲鼎沸。

煙霞異彩,如見帝都。

各處都可見得妖魔鬼怪,旁門左道,亦或是其餘修士,在這城中好似都做了民,穿梭來往,熱鬧非凡。

除此外,城中東西南三個方位,各有一座氣機磅礴的大陣,內裡輝芒湧動,將一應景象都遮掩了去。

不待幾人相問,高不宜又是悄然傳音,顯擺道:

“莫要亂瞧,魔佛寺將此地借給我們高家,早先便佈置好了須彌大禁。”

“三大禁陣中,各有一支大軍,分別是我曾祖所掌【百魔軍】,以及高湛老祖的【玉魔軍】,和高緯老祖的【陽魔軍】。”

“曾祖軍帳應是在東城,不過軍營重地,不好輕入。”

“高某先帶幾位道友去那內城,我高家麾下所有客卿供奉,此刻應都在那處。”

“起來那裡正有一好景,當初屍毗羅漢蒸殺含山百僧後,除卻此城外,還將那蒸籠也留下,聽聞那是個極神妙的器物,不若一起瞧瞧去。”

話間,高不宜操控飛舟,過得諸禁諸關,很快降臨內城。

剛一靠近,陶潛已是感應到了大量強大氣機。

更立刻見到前方,宮殿假山之間,赫然出現一尊龐大如山,形制古怪的器物。

此物,還真個狀若蒸籠。

由某種青銅靈材所鑄,古拙厚重。

下半部分作一屜一屜狀,底部是一塊削平了的巨石,有著諸多孔竅,還鐫刻著大量可催發佛火毒焰的法咒,那頂部則是好大一圓蓋,有共計十八根青銅圓管兒,可往外吐瀉濃煙魔霧。

除了這些,這器物各處還有大量凹槽空洞,想來原先應是鑲嵌著舍利子、貝葉、寶石、佛珠等物,事後則被撬走。

按屍毗羅漢蒸完包子後,這器物應是空置荒廢了才是,畢竟算不得是一重寶,真就只是一尊大號的蒸籠罷了。

可此時,此物卻正在運轉。

大量妖魔邪修,圍繞著這“蒸籠”聚會。

達到洞玄境的大妖魔頭,道佛高人,或是飲宴作樂,或是閒坐四方指揮觀看。

其餘小的,則在忙活著。

上柴燒火,催發符咒。

伴隨著“嗚嗚嗚”悶響,一道道無比豔麗的霞霧噴湧而出,竟在那空中凝成朵朵祥雲,好似這裡也有人得了道,要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