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認為是繼父一次又一次的不信任和不喜歡,連帶著母親也越來越不喜歡她,她才會最後走向了那樣的一條道路。

十六年後表現良好的她被特許回家,這一次回家,母親已經因病去世,想到繼父她不想回去,但是又想要見見母親的遺像,她還是回去了。

在這次回去之後,很多過往的事情揭開,原來這個父親對於她並沒有那麼的不喜歡,反而是真的將她當女兒,所有的遺產都要留給她。

當年那樣的事情發生,其實是因為高嵐一直擁有心理疾病,所以為了不刺激到高嵐,繼父每次只能是表現出對她的不喜歡,來讓高嵐沒有那麼容易發病。

但是,發生的一切都發生了,她殺死了一個精神病,她的母親和繼父都只是做樣子,她卻不知道,做錯了很多的事情。

夏雅瞳看完了這一個劇本之後,整個的心情都受到了一絲的感染,因為她很清楚,看似劇本只有這麼兩三頁紙張。

但是,想要將這個劇本上面這樣的一個故事透過導戲給匯出來,那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而且就如同這個劇本之中的人物關係和人物感情,這個劇本的整個故事情節很有味道。

這個劇本之中,如果真正能夠拍好的話,那麼這個劇本肯定會特別的有看點。

譬如高嵐和燕子之間的爭執,這在一開始看的時候就會覺著這只是一些個小打小鬧的戲份,可到了最後,結局知道了高嵐從一開始其實就是有著心理疾病,那麼整個的故事就昇華了,也給了人意想不到的觀感。

譬如,燕子和繼

父之間的關係,一開始的時候繼父體現的就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繼父的感覺,只相信自己的女兒,根本不相信後妻帶來的女兒會是一個好女孩,可是最後的時候,才揭露了這個父親其實就是一個父親的形象,在那樣的事情發生之後,他還是願意去想著孩子。

再譬如,燕子和母親之間,母親就是一個傳統的母親,她善良美好,但是也有些愚昧,她只想要做好一個母親的角色,但是到了最後,卻因為想要在新的女兒面前做好一個母親的角色而忽略了自己的女兒。

整個劇情之中,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人之間的關係都像是正常該有的一個關係但是又會在最後給它一個昇華。

將人生的遺憾、人生的不圓滿在最後又給這樣的劇情劃上了一個句號,這個句號或許沒有那麼的圓滿,但是足夠真實。

夏雅瞳明確了這個劇本內容的人物關係之後,她就知道了為什麼自己會和那名新人男導演還有李斌分到了一組。

這個劇本的情感和敘事手法的拍攝步驟都是十分的複雜,她作為一個新人的導演預備人選肯定需要學習很多的實踐操作的東西。

但是,這些東西她暫時能夠學到的並不多,如果她去和李斌學習,那麼她就能夠從李斌身上學到很多的實操類的經驗,比如一些敘事手法之類的操作。

而李斌,則是能夠透過對於這一個劇本的情感和細節的揣摩,將這一部戲內所需要感受的內容部分給好好的體會,能夠在今後需要補足自身情感方面的感知有了一個預熱。

至於那位新人導演,他所應該要體會的內容主要可以歸咎為雜的體系的補充,這也是所有新人導演的通病,什麼都會但是什麼都不精通,這樣的一個劇本也剛好能夠將大的框架叫教給這位新人導演,讓他來起到這樣的一個作用,並且能夠將這個劇本好好的進行拍攝。

其他的幾個人拿到劇本之後也是很快就將這個劇本給看完了,隨後沒過一會兒,李斌和那位新人男導演就找來到了夏雅瞳的身邊過來。

其中,李斌和那位新人男導演先是分別做了自我介紹。

“我叫李斌,導演系的庸才,合作愉快,多多指教。”李斌為人比較成熟幹練,因此自我介紹的內容極其簡單但是又很能夠讓人對他有一個記憶點。

面對比自己在導演這個行業來說還要新人的兩個人,李斌他並不會自傲,而是謙虛的給了自己一個定義。

相比較而言,原本還有些得意的那位新人男導演在李斌說完這話之後,正了正神色淡淡的語氣開口道:“我叫李成虎,和斌哥一個姓,那斌哥是庸才,我和雅瞳你就是蠢材好了,雅瞳你就不用自我介紹了,誰不知道你是我們蘇導的關門小弟子,哈哈,我們還是開始討論劇本拍攝吧!”

李成虎顯然真的和他的名字一樣,為人其實有些虎,不過,對待正事李成虎還不算馬虎,還是很正經。

三個人在一起互相自我介紹完了之後,就去找了三處挨在一起的空位置坐在一起聊了起來,著急火熱的商量起來了分工和之後拍攝的一些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