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交流課(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學校曾經想讓我跟學生們做一次面對面交流的,可是如果現場牽涉到一些敏感問題,我怕不好控制,畢竟現在有些學生的思想過於激進。”說完,萬敏也是頓了一下,然後說道:“既然您這麼說了,那好吧,我接受您的這個提議,就當預熱一下。”
聽萬敏這麼說,慧聰有些詫異的問道:“聽你這話的意思,您已經打算要針對這方面的問題跟學生們做一次深刻交流是嗎?”
“確實有這個打算,但是需要謹慎,畢竟這會涉及到演藝圈裡的一些事情。”萬敏回道。
“對了,對於現場安全的問題,這個我可以向您保證,絕對不會出現任何狀況。”慧聰說道。
聽慧聰突然說到安全問題,萬敏連連點頭說道:“嗯,這一點我是絕對相信您。”
“那,走吧,讓我藉機能夠陪著你這位大明星散散步。”慧聰說道。
“慧總,演員就是一份職業罷了,當然很多人都把它當作事業來對待,演員也都是普通人,明星這個稱謂我可不想擔,主要是感覺目前的我也擔不起。”萬敏說道。
“既然您這麼說,那您就藉機陪著我散散步好了。”慧聰打趣著說道。
“好啊,這是我的榮幸,那咱們走著。”萬敏朝著慧聰示意道。
“那,您先請。”慧聰朝著萬敏示意道。
“那我該先邁哪隻腿?”萬敏突然看著慧聰問道。
聽萬敏突然這麼問,慧聰禁不住樂了,“俗話說男左女右,那您就先邁右腿好了。”慧聰機智的接話回道。
聽慧聰這麼說,有些蹩腳的邁步走出去的萬敏突然間掩口笑了,“聽你這麼說,我倒是想起我們老家那裡的一個說法,就是觀察孕婦進門時先邁哪隻腿,就能判斷出她生男生女,也就是你說的‘男左女右’。”萬敏邊走邊說道。
“那那你喜歡男孩還是女孩?”慧聰問道。
“我啊”
南都大學校園內的一條林蔭道上,慧聰跟萬敏一邊散步一邊說笑著。
南都大學古箏專業大課堂,萬敏靜靜地坐在獨立的講師進門口處。
“慧老師,剛才聽了您的示範演奏,您的方法確實能夠更深層次的體現出作者的心境和要表現的時代背景,您是如何把理解與演奏做到有機結合的?”一位女生起身問道。
“當你提出問題的時候,實際上你自己已經找到答案了,只是你的關注度不夠而已。大家都知道用什麼樣的旋律和彈奏方法能夠體現出什麼,但是往往都停留在表面理解上。對於詩詞來說,作者經常用比喻、隱喻或者借喻的表達手法,僅看詩詞本身的話,不會深刻理解作者的真正心境,所以經常會聽到‘功夫在詩外’的說法。演奏樂器亦是如此,音調的高低和音域的寬窄定位,演奏的層次、快慢、輕重、停頓、跳躍、反覆等手法的靈活運用,只有真正走進作者內心和深刻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愫、情緒、時代背景和環境的起承變化,你才能透過自己手上的功夫表達出來,表和本是有巨大差別的。”慧聰回道。
“慧老師,您對於改編、創新和創作有什麼樣的感悟?”另一位學生起身後問道。
“‘改編’是對一首曲子進行二度創作,爭取把意境更加完美、深刻的體現出來,但一定不能脫離曲子原本應有的意境和內涵,否則就變成了另外一首曲子,那應該就叫做‘創新’了,這樣的創新之後往往又會誤導之前的聽眾,久而久之,曲子原本的意涵就被模糊了。有時候華麗、好聽是好,但是曲子本身沒有內涵的話,被流傳傳承的機率就少了很多,也就成就不了經典。破壞經典意涵改編形成的創新容易變得不倫不類,還不如進行新的‘創作’。”慧聰回道。
“慧老師您好,都說音樂和詩詞、書畫有共通之處,不知您對書畫的理解有多少?”一位男生起身後問道。
“它們之間確實是有很多的共通之處,比如觀察、理解、體會的方式方法,韻律、節奏、內涵等的呈現手法,這些方面都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我對書畫的理解,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真正把自己的身心融入進想要呈現出的意境中,而那個意境就在自己眼前漂浮著,甚而結構、比例都是完整的,只是做一點微調和完善即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要想達到創作的水準很難,即便是臨摹也只能是四不像,就更談不上有什麼意境了。”慧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