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韓非入秦(有月票嗎?)(第2/4頁)
章節報錯
韓非立即回禮,“非不過一介亡國公子,竟會勞動秦王出迎,真是折煞在下!”
“先生作品讓寡人獲益良多,一直想著派人去請先生,但聽說先生已離開蘭陵,只能作罷,不想今日先生至秦,寡人定要與先生秉燭夜談。”
嬴政說著拉住韓非的手腕,“先生隨寡人來。”
面對嬴政的熱情,韓非感到意外與不適,這樣的熱情,是他沒有想到的。
他本以為來秦,不過是一介庶民,能否見到秦王都是未知數,只是抱著一試的態度,沒想到會被秦王如此禮遇,這讓韓非內心充滿感慨。
……
咸陽宮。
嬴政與韓非相對而坐。
“寡人知先生為韓國諸公子,寡人滅韓,先生必對寡人心有芥蒂。”
面對韓非,嬴政神情肅穆,直接說道:“但寡人觀先生之作,便明先生與寡人相同,都擁有著同一個目標,寡人滅韓,非是為己,而是為這天下庶民,為了這天下萬世之傳承,先生可懂寡人之心?”
“這……”
韓非沒想到,嬴政如此直接了當,愕然抬頭,神情越發複雜。
“先生可知寡人滅韓,為何獨留韓王一脈,甚至在這咸陽為他購宅,除了不能離開,寡人未曾苛待與他?”
嬴政雙眼炯炯望著韓非,沉聲說道。
韓非心下一動,不過口中還是說道:“非在此感謝大王恩德,紅蓮……”
“不是紅蓮,而是你!”
嬴政一指韓非,鄭重說道:“你之才學,若能為寡人所用,為秦國所用,必能助寡人開大秦萬世之基業,所以寡人留著韓安。”
“原來如此。”
韓非聽罷苦笑一聲,“沒想到,非竟還有如此價值。”
“你之才學,這天下,除寡人之外,無人再用,沒有人能與寡人一般慧眼識珠,容得下你這等大才。”
“不過寡人今日不是要你的態度,先生回去之後可以慢慢斟酌。”
嬴政看出了韓非的猶豫,畢竟第一次見面,就讓對方表態,太過急迫,需要一個緩衝,因此話題一轉,“寡人觀《物權》一書,其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寡人方知,天下之間,竟有先生此等奇人,與寡人心意一致,今日得見先生,先生可願與寡人公論天下之道。”
嬴政似是在問,但口吻卻沒有給韓非拒絕的機會。
韓非也鬆了一口氣,隨即恢復冷靜,“大王謬讚,非早有聽聞大王之志,深以為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個天下亂了七百年,便是因為周天子無力掌控諸侯所致,方使天下大亂,因此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
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徵諸侯者,以其威勢也。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鍊的官吏來取代他們。”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這一點,非遊歷韓地,大王似是正在印證此法?”
韓非說到這裡,忍不住問道。
秦國的軍功爵自不必說,本就是不看出身,越勇猛,殺敵越多,那麼升爵越快,極為公平。
而他離開楚國之後,雖然韓國已滅,但終是故土,因此自然要回去看看在秦國治下的韓地又是什麼模樣。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便以法治國,而韓國當年自從申不害變法失敗,未能徹底改變韓國,便使得前功盡棄,韓王更是任用奸邪之人,法制不明,舉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實之上,致使韓國每況愈下。
韓非常常悲嘆,奈何自己上書卻不被所用,最終只能遠出求學,希望等學成歸來,再變法圖強。
只不過,他沒有等到這個機會,韓國便已經滅了。
“不錯,宰相必起於州部,而官員也要經過基層的實踐,方能得到提拔,唯有如此,方知民生,更明白治理地方之各種問題,提拔之後,也有更多的經驗去治理更多的地方與人口。”
嬴政微微點頭,具體事務交由各級負責人去執行,而君主應保證中央權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確把握全域性,那麼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這就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的含義。
這個觀點不止是從他開始的現在,即便是2000年後,他的制度已經徹底變革,但這個理念依舊會沿用。
……
嬴政拉著韓非一番暢聊,兩人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