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則並未理會,繼續開口:“太尉,秩祿萬石,金印紫綬,掌全國軍政大事,不掌兵權。”

掌軍事而並不掌兵權,顯然只能出謀劃策,排兵布將,兵權依舊只有秦王能夠調動。

“御史大夫,品秩二千石,位上卿,銀印青綬,掌監察百官,為左丞相,下屬御史丞,為大夫之副;御史中丞,掌章臺秘書。”

“九卿,秩中二千石,銀印青綬;列為: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

“奉常,掌宗廟祭祀禮儀。”

“郎中令,掌殿中議論、賓贊、受奏事、宮廷宿衛之事;屬官有:大夫、謁者、郎官、僕射。”

“廷尉,最高司法官,匯總全國斷獄數,主管詔獄和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屬官有廷尉丞,左、右二監……”

“內史,掌治京師咸陽,得參與朝政,位同九卿,秩中二千石,銀印青綬。”

“中尉,掌京師治安、兼管防火,位同九卿,秩中二千石,銀印青綬。”

“各郡設:郡守、郡丞、郡尉、郡監御史。”

“郡守,掌治一郡政務,可任免縣令、縣長以下官吏,銀印青綬、秩二千石。”

“郡尉,直轄於朝廷,掌郡駐軍,主管治安、偵緝盜賊,銀印青綬、秩比二千石。”

“郡丞,郡次席,輔佐郡守綜理郡政,銅印黑綬、秩六百石。”

“監御史,隸屬御史中丞,負責監察郡守與其他官員,銅印黑綬、秩六百石。”

唸完之後,李斯收好詔書,站了回去。

殿內先是一寂,許久之後,便有人稱頌。

隨後其他人也紛紛開口。

“大王聖明。”

如此一來,秦國官吏增多,給了更多人上位的機會與位置,同時將過多過重的權利從少數人的身上卸下,避免此前呂不韋那樣權利過重的人出現。

尤其軍、政、吏一分,又有了同級官員的監察,那麼除了王以外,無人能夠再集權。

“既然眾卿並無意見,那麼現在便重新安排眾卿新職。”

“趙高。”

嬴政微微點頭,對王臺之下左側站著的少年喊道。

趙高也立即出列,取出早已備好的詔書。

這一刻,眾人屏息以待。

所有人目中既有忐忑,又有期待。

“秦王詔:授文信侯呂不韋為丞相,秩祿萬石,金印紫綬。”

趙高大聲喊話同時,一側有寺人端著托盤走了出來,將新的印璽以及紫色絲帶奉上。

“臣呂不韋叩謝大王!”

呂不韋站了出來,雙手接過,大聲喊道。

“秦王詔:封羋啟為昌平君,任御史大夫,位上卿,品秩二千石,銀印青綬,為左丞相。”

“啟叩謝大王。”

聽得此話,羋啟頓時目露激動,站了出來大聲拜謝。

聽得羋啟新職,眾人無不露出羨慕之色。

因為羋啟現在一躍成為了與呂不韋同級之人。

秦王之下,權勢最大的三人之一,一個左相足以表明其位置之高,尤其御史大夫還負責監察百官,是秦王的眼睛。無人敢得罪,更遑論其妹還是秦王的嬪妃,如今秦王如此重用羋啟,說明其妹必是在宮中得寵。

“秦王詔:尉繚沿襲國尉,品秩二千石,銀印青綬。”

“臣拜謝大王。”

尉繚處變不驚,接過印璽與綬帶。